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多发于面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是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皮肤损害为特征,常常反复发作而迁延不愈,影响美容,损害身心健康,影响生存质量。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环境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痤疮患者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跨度变大,治疗难度也增大,防治日益受到关注。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一种皮肤附属器官疾病,其中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分泌亢进、毛囊皮脂腺的角化异常、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作用、炎症及宿主免疫反应等与痤疮的发生、发展、和持续状态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多对其采取对症治疗,主要用药有抗雄激素药、抑制皮脂腺分泌和抗角化药、抗生素和维生素等,这些药物有着较大的副作用和局限性。痤疮在中医学文献中早有记载。近年来,中医对痤疮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各家学说的观点与临床治验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风热、肺热和血热等发病理论,提出了从肝、心、肾、脾等脏腑经络论治及湿热、血瘀、气郁、痰凝、热毒、阴虚、冲任失调、寒热错杂等病性的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分析的新观点、新理论,这些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充实了中医对痤疮的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阴虚内热型痤疮,以阴虚体质为主,间夹湿热、气郁、瘀血等,以肾、肝、肺、胃等脏腑为薄弱环节,总体表现为本虚标实的病机,症状反复,病程缠绵,治疗有一定的难度。近来,阴虚内热型痤疮已被大家认知,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治疗经验,但至今尚未能找到一个安全、有效的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理想治疗方案。师古法医今病,从异病同治的思维,采用艾灸以热引热,导热外出结合使邪有出路的痤疮局部处理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善阴虚体质的内热状态,从而减轻基于阴虚体质的痤疮。基于这个治疗思路,设计了本临床观察方案,以探讨并验证辨体—辨病—辩证思维模式在损美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疗效。本临床观察筛选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标准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悬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对照组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共治疗12周,每4周末观察评价一次,共评价4次。临床观察结束后将所有资料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本临床观察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辨体-辨病-辨证”筛选标准阴虚内热型痤疮临床病例,从异病同治、导热外出和痤疮局部处理治疗而使邪有出路的思路出发,采用艾灸和针刺的方法对痤疮患者机体体质状态进行调整,结合临床数据统计结果,初步得到了如下结论。从治疗的总疗效来看,两组均有一定的疗效,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艾灸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对痤疮的疗效优于针刺加痤疮局部处理治疗。在痤疮皮损改善方面,根据统计数据示,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皮损积分的下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患者皮损的改善更显著。从体质方面来看,两组治疗后的体质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积分下降的更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患者体质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