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自成体系,对学术与实践都富有启示意义。由于意识形态的遮蔽以及系统研究的缺失,这一值得关注的历史资源至今仍被误读乃至忽视。因此,本文围绕该论题,在海量阅读的基础上,钩沉细节、梳理脉络、提炼要点,力求客观、整体、透彻地分析和呈现胡适的言论自由思想,以期构建趋向完整的历史记忆、填补国内相关研究空白。本文由绪论和正文组成。绪论主要阐述研究动机、回顾相关研究、介绍研究方法。正文共有五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逐一回顾胡适主持或参与的重要报刊——《竞业旬报》、《新青年》、《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自由中国》。在其言论实践之中,总体而言,胡适是一位追求“监督政党”的议政书生。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心,回答胡适言论自由思想“是什么样”的问题。两章分别以“为什么要言论自由”和“怎样才能言论自由”为主题,剖析胡适在言论自由方面的基本理念。前者关注言论自由的具体价值,主要从个性发展、人权保障、民主宪政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后者聚焦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则提炼出要“自己争取”、必须“负责任”、应“相互容忍”三个重要观点。由此两章可知:胡适对言论自由的论述全面到位、富有卓见;此外,他还在其言论历程中一以贯之地践行所信仰的理念。这种力求“知行合一”的形象,亦已成为可贵的思想资源。第四章回答胡适言论自由思想“何以如此”的问题,即探究其形成理路。本章主要从家庭因素、教育功效、友朋影响三个方面条分缕析,同时亦论及地域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解读胡适的言论实践及基本理念,不应只关注上述某单一要素,而应予以综合考虑。第五章采取政治文化的分析视角,运用比较方法,以确定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的历史坐标。横向而言,他是同时代人中的枢纽人物。纵向而言,虽然其首倡之功不及梁启超,在个别问题上亦无储安平、殷海光的洞见;但就思想的系统、理性而言,他则高出不止一筹。因此,胡适是中国言论自由史上的一座高峰。本文大量征引“第一手史料”,同时广泛参考“第二手文献”;强调“论从史出”,即:每叙述一事、每提一观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