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1世纪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人类的面前。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府的职能及其作用必须做相应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市场全球化。因此,政府职能调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充分反映市场的要求,通过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在不违背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已经加入WTO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无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随着外部环境影响的增强,内外经济关系的协调更显重要。
在中国的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之后,国内的产业发展遇到了诸多新问题,这就对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升级因而呈现出新的特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产业结构完全由市场取舍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取得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就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注意发挥中央、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作用。
就地方政府而言,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利益和经济管理的自主权,使地方政府不仅是国民经济宏观总量在不同地区平衡的调控主体,而且已成为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独立的调控主体,能直接对本地区内各个层次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解。从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能来看,一方面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地方政府要先对中央直接调控的产业和部门依法进行检查和监督,补充中央政府调控的不足,同时维持市场竞争秩序;另一方面作为本地区的利益代表,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负责,在制定和执行本地区经济政策时,以地区利蔬为中心加入“地方偏好”。区域内政府往往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制定不符合经济长期发展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落后区域更具有这种短期效应。宏观产业政策和区域内政策的协调对经济主体的预期有重要作用,协调的政策可以保证经济主体的资源流动更具合理性,经济协调发展也就有了最基本的前提;若政策不协调,则经济主体不能形成对未来的有效预期,就会导致资源流动的无效率甚至负效率,从而整体经济和区域内经济发展都会陷入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
就企业而言,企业是产业政策目标的微观基础。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业政策是调整手段,现行的产业结构是调整对象,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升级是目标。就发布产业政策而言,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但真正实践调整的主体则是企业。企业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做出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直接表现为生产要素在企业之间乃至产业之间的流动,企业通过信息和物质流通网络进行自我适应调整,从而使产业结构向着产业政策诱导的方向变化。这种“调整一反应”规则就是产业政策的微观作用机制。
由于我国实施产业政策时间不长,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政府的实践还相当短暂,目前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对地方政府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政府定位分析的理论寥寥无几,本文将对此领域进行尝试性开拓。目前正在发生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已成为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地方产业的升级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一件较为困难同时又很重要的课题。根据转型期我国产业结构的特性,结合国内有关城市政府引导区域产业升级的实践活动、参照国外优化产业结构的经验,揭示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政府角色定位,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论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的与内容,并分析了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的研究现状,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演绎及总结及评述,写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然后第二章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基本理论本质,变化特征及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规律。第三章论述产业结构升级中地方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并对当代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的进行了基本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升级中地方政府职能发挥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章对中外产业结构升级做了对比分析,国外政府的一些经验,包括美国、日本、巴西。国内的实践,主要分析了香港的主要经验和上海市嘉定区的经验,第五章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角色定位上,提出了地方产业结构发展中,政府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角色定位上要成为产业升级规律的顺应者,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者,产业结构环境的优化者和产业升级信息的提供者。文章最后,以雨花区为例所作的实证分析,分析了雨花区产业结构现状及评价,雨花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讨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