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色谱分析总有机卤的电渗析紫外联用预处理技术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机卤(TOX)是水中所有卤代有机物的总和,因其可方便评价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含量,已成为水中污染物处理和监控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现有TOX分析方法主要通过活性炭吸附分离有机卤,不同活性炭吸附能力存在差别,且因吸附分离过程存在相变而对有机卤影响较大,显著影响了分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限制了TOX分析方法的常规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建立一种电渗析及紫外联用的预处理技术,同离子色谱配合使用可准确、稳定的分析水中总有机卤。通过本研究的实验和应用已基本验证其可行性,并从中发现了以下规律和现象。通过静态电渗析(ED)可实现有机卤和无机卤的高效分离。在除无机卤离子效率方面,ED处理120 min可将水样中10.0 mg/L的氟、氯、溴、碘四种卤素离子去除99.5%以上;即便初始浓度高达1000.0 mg/L的氯离子在ED处理后其剩余量也仅为15.0μg/L左右,因此已达到高效去除卤离子的目的。在有机物保留方面,鉴于三氯苯酚、三氯甲烷、三氯乙酸、三氯乙腈这四种物质在ED过程的损失较大,本文研究了上述物质的流失途径,发现吸附、挥发、离子交换、分解是导致上述物质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系统优化后,ED对14种典型DBPs的平均保留率均可达到85.6%以上。此外,对地表水、污水等样品,其电渗析前后紫外吸收光谱一致性较好,总有机碳的保留率均大于80.0%,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tq MS)分析测得的总极性氯代和溴代DBPs的保留率可达到79.7%和83.6%。真空紫外高级氧化耦合紫外还原的脱卤方法可实现水中TOX的高效脱卤。基于真空紫外(VUV)的高级氧化过程可将典型卤代DBPs在2 h内快速脱卤。但VUV可将脱卤后得到的负一价碘离子进一步氧化为离子色谱不易检测的高价态离子,给TOX的分析带来损失。因此本研究增加了碱性条件下UV254nm的还原过程,以实现紫外脱卤后负一价碘离子的高效回收。优化后,本脱卤方法的操作步骤为:先用VUV照射60 min,然后调节样品p H至10.5,再用UV254nm继续照射30 min。优化后该方法对常见DBPs的脱卤率达85.5%以上,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初始DBPs浓度(0~1.0 mg/L)、p H值(7.0~12.0)和碳酸盐(10.0mg/L)、硝酸盐(10.0 mg/L)等共存化合物的干扰。随后对地表水、污水等样品的脱卤转化实验表明,其95.0%以上的总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HPLC-ESI-tq MS测得96.4%的总极性卤代DBPs实现脱卤。本研究建立了基于静态电渗析分离、真空紫外高级氧化耦合紫外还原脱卤转化、离子色谱检测的新型TOX分析方法。对标准DBPs物质、自来水、污水等样品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比新方法和传统AOX方法发现,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对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都能产生良好的线性,拟合相关性(R2)均大于0.9。新方法在挥发性卤代DBPs分析方面稳定性更强,它们对含有三氯甲烷的系列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67.0%。因此,该对比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新型TOX分析方法是可行的。最后,本研究使用新方法在TOX生成势的研究中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区间、不同加氯量的湖水样品,新方法都可以稳定分析。从前体物分子量角度考虑,所选水样中相对分子质量(MW)小于1 k Da组分含量最多,且加氯后该组分生成TOX也最多。虽然两个湖水水样生成的TOX总量存在差别,但MW<1 k Da组分加氯10.0~20.0 mg/L后生成的总有机氯与气相色谱测得的典型氯代DBPs物质量的比值接近(均处于4.7~5.0范围内)。随加氯量的增大,典型氯代DBPs和总有机氯的增长量比典型溴代DBPs和总有机溴的增长量更大。
其他文献
结构形态学是研究结构形式的科学,通过对结构外在表现与内部工作机制的探究,力求创建更加丰富多样的结构形体,并实现一种以合理、自然、高效为目标的结构美学。结构形态学研究为空间结构的体系创新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对于促进我国由空间结构大国迈向空间结构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形态创建是结构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将结构形态学理论进行应用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利用形态学方法生成兼具几何多样性与受
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的今天,光互连正逐渐取代电连接成为短距(服务器间、板间)甚至超短距(片间、片内)数据交换的主要连接方式。其中,片上密集无线光互连、涡旋光编码通信、涡旋光复用技术成为近年来通信以及大容量光互连领域的研究热点。片上密集无线光互连是一种背板型光互连,其能够充分发挥自由空间光互连的密度大和互连结构灵活的优势,从而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大的互连容量。涡旋光的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
燃料作为冷却剂的再生冷却被认为是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最佳的冷却方式。然而随着发动机飞行马赫数的提高和发动机可重复使用需求的提出,再生冷却面临着燃料热沉不足的困境。使用再生冷却通道出口高温气态大分子碳氢燃料组织超声速气膜,进而辅助再生冷却的碳氢燃料再生/气膜复合冷却方式,能够同时利用燃料的吸热和隔热两方面冷却能力,并且有望降低燃烧室壁面摩擦阻力,成为解决再生冷却困境的最佳方式之一。但是,碳氢燃料超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由于其突出的学习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智能领域。然而,随着智能化技术革命的不断拓展,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智能应用面临着两个主要挑战:(1)深度模型泛化性差。特定任务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无法有效应对终端用户产生的复杂多变场景和分布差异较大的测试样本,直接导致模型的输出性能下降;(2)深度模型规模大、效率低。由于实际应用场景下计算设备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这与深度学习模型框
随着航空、航天以及核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大型航天器、飞机以及核设施等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需求日益突出。但由于狭窄的工作空间和极高低温、高辐射等恶劣环境,该项工作开展显得异常困难。鉴于绳驱连续型机器人具有体型纤细、臂型连续、机电分离等特点以及超强的灵巧运动和环境适应能力,在此类极限环境下应用具有卓越的潜力。然而,要将绳驱连续型机器人在上述领域中进行实际应用,还需要解决其目前存在的结构刚度低、模型
窄间隙焊接技术采用深窄坡口形式代替传统大角度坡口,填充面积仅为常规方法的1/4-1/2,极大提高焊缝填充效率并改善焊后组织性能。其中,窄间隙激光焊接具有热源能量集中、微角度坡口形式、高速焊接等优势,在厚壁构件焊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窄间隙激光焊接方法存在的焊缝侧壁熔合不良、气孔、组织性能均匀性差等问题,从焊接熔池调控技术出发,提出了电磁辅助窄间隙激光焊接新技术,利用恒定磁场和交变电流,
高分辨率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技术因具备生成非合作运动目标二维高分辨率图像的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但是二维ISAR成像存在一些固有缺陷。首先,ISAR图像无法提供目标除距离和多普勒维以外的第三维信息。其次,ISAR图像的方位维尺寸仅反映了散射点的多普勒分布,因此无法从ISAR图像中直观获取目标的实际横向尺寸。此外
随着对地遥感任务越来越复杂,航天器在一个轨道周期需要对多个目标进行凝视观测。同时,航天器的机动能力不断提升,从非敏捷航天器发展为敏捷航天器,具备了三轴姿态快速机动能力。如何充分利用航天器的姿态机动能力,实现对更多目标的观测,对于提升对地观测效率至关重要,是未来遥感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航天器携带燃料有限,提高航天器的姿态机动效率,以较低的能量消耗完成姿态转移,是延长航天器在轨运行寿命的重要
相较于传统由旋转电机和机械传动部件构成的直线运动装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更易获得高推力、高速度、高动态响应和高精度等性能,在精密直线运动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初级铁芯纵向开断,PMLSM存在特有的纵向端部效应。纵向端部效应一方面与齿槽效应耦合作用,导致电机气隙磁场产生较大畸变,另一方面导致电机
近年来,助推-滑翔飞行器研究逐渐成熟,世界航天强国开展了大量相关试验,部分国家的助推-滑翔飞行器已进入战斗值班状态。不同于运动形式固定的弹道式目标,助推-滑翔飞行器具有飞行阶段多、机动能力强、机动形式多变的特点,其强突防能力为现有导弹防御系统造成极大挑战,发展助推-滑翔飞行器拦截相关技术刻不容缓,对保护我国国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助推-滑翔飞行器轨迹跟踪技术为整个拦截过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