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驱动力下降、膈肌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气道保护能力下降导致呼吸衰竭,需要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治疗。而机械通气时间长又增加膈肌功能障碍和撤机失败的风险。膈肌功能障碍是影响机械通气撤机的重要因素。超声动态监测膈肌结构及功能可作为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成功撤机的预测指标之一,其优势在于无创、床旁操作、动态。膈肌超声可以评价膈肌厚度、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等指标,从而评价是否存在膈肌功能障碍并预测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撤机成功。在重症监护病房膈肌超声已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的指标用来指导临床预防膈肌萎缩的保护性通气及指导脱机,膈肌超声用于指导卒中患者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预后。膈肌超声在神经重症患者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入住我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大于24小时的试脱机患者。其中男性41人,女性12人,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在SBT 30min行左、右双侧膈肌超声检查。使用飞利浦CX50便携式彩超(探头L12-3)对机械通气患者行膈肌功能监测,分别在肝脏、脾脏窗口二维超声选取测量线后M超模式(频率为14 MHz,调整速度为10mm/s)下监测记录至少三个完整呼吸周期膈肌厚度。查询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史,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测量左右两侧的膈肌厚度并计算用力呼吸时的膈肌增厚率,分析神经重症患者膈肌预测指标适用范围。分别描绘左侧、右侧及瘫痪、非瘫痪侧受试工作者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得出最大曲线下面积时的临界值。本研究使用IBM SPSSA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使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非连续性变量,适当时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P<0.05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的53例患者中,男性41人(77.4%),女性12人(22.6%)。其中脑梗死患者(31例,59%),脑出血(9例,17.0%),周围神经病(6例,11%),重症肌无力(5例,9%),癫痫持续状态(2例,4%)。成功组共计34例(平均年龄57.53±12.72岁),失败组共计19例(平均年龄61.84±11.59岁),撤机失败发生率为35.8%。两组在年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入院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失败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前血气分析结果,包括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败组机械通气时间、神经重症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高于成功组,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左侧膈肌厚度值在成功组与失败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撤机失败组膈肌增厚率明显低于成功组,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TFdi)<20%时认为患者存在膈肌功能障碍,膈肌功能障碍患者共计38例(71.7%),成功组24例,失败组14例。膈肌功能障碍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高于非膈肌功能障碍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瘫痪侧膈肌超声指标评估的AUC值最大,为0.844,综合评估能力较好(P<0.05)。其对应临界值为20.30%,敏感性为0.731,特异性为0.875。结论:1、神经重症患者撤机失败发生率高达35.8%,且导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潜在的炎症反应可能影响NCU患者撤机结果。2、膈肌增厚率是评估膈肌功能和预测撤机结果的指标。神经重症患者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膈肌功能障碍导致机械通气延长也可能是撤机失败的原因。3、表现为偏瘫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瘫痪侧膈肌超声指标对撤机的综合评价能力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