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稻秸秆编织制作的草帘,广泛应用于日光温棚保温、食用菌生产、建筑预制件防干养护等场合,且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现有草帘编织机需要人工铺草,而稻秸秆自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形成的“束捆”缠结体结构,使其难以有序铺放,作业时存在分拣困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论文针对目前草帘编织铺草装备缺乏的现状,选择稻秸秆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物理力学特性和微观组织结构入手,通过对稻秸秆缠结体结构形成及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稻秸秆编织制作的草帘,广泛应用于日光温棚保温、食用菌生产、建筑预制件防干养护等场合,且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大。但现有草帘编织机需要人工铺草,而稻秸秆自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形成的“束捆”缠结体结构,使其难以有序铺放,作业时存在分拣困难、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论文针对目前草帘编织铺草装备缺乏的现状,选择稻秸秆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物理力学特性和微观组织结构入手,通过对稻秸秆缠结体结构形成及失稳分析,明确了影响秸秆有序铺放的关键因素,由此探讨了机械化输送、铺放等环节机构的选择及工艺模式;创新设计了一种与现有平面草帘机配套使用的摊铺分束装置,并优化了其结构和工艺参数。具体内容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稻秸秆的生物学、物理特性测定可知,稻秸秆不同部位的含水率不同,自然风干后稻草茎秆呈不规则的筒形结构,中空,叶长从底部往上逐渐变短,叶片卷缩沿叶鞘往外延展。测定了稻秸秆与3种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角和3种不同形态下稻秸秆堆积角的变化,比较了稻秸秆3个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结构,明确了各部分的结构和物性差异,验证了穗部的枝梗,茎秆上的子叶,特别是底部叶片之间的穿插缠绕,会导致秸秆间缠结,影响物料的流动性能。(2)对稻秸秆的3个节间部位进行剪切、弯曲、拉伸力学特性测定。得到相同剪切速度下,单根稻秸秆的剪切强度表现为:部位Ⅰ>部位Ⅱ>部位Ⅲ,但随着稻草根数的增加,秸秆束剪切部位的强度变化为:部位Ⅲ>部位Ⅱ>部位Ⅰ;测得单根稻秸秆不同部位的弯曲弹性模量值范围为1~6 MPa,变化趋势为:部位Ⅲ>部位Ⅰ>部位Ⅱ,但随着根数的增加,秸秆束各部位的弯曲弹性模量会逐渐降低(<1 MPa);测得单根稻秸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34.47 N,可承受的最大拉力和抗拉强度均表现为:部位Ⅰ>部位Ⅱ>部位Ⅲ,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48.15、40.6、18.49 MPa。说明了稻秸秆不同部位以及单根与束状秸秆间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3)结合稻秸秆的分蘖生长及采收过程,对缠结体结构、失稳型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建模与分析;针对人工散捆及铺放过程中的“拍击”、“辊搓”、“抖散”、“扯分”等动作进行研究,建立其分析模型并利用EDEM软件进行仿真试验,明确了影响稻秸秆缠结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是秸秆的弹性模量、摩擦特性及外部作用力和装置结构,并对模型运动参数的选取进行了分析;定义了草帘编织时秸秆有序铺放的范畴与要求,针对有序铺放需解决的连续输送和铺草问题,选择步进机构和划桨机构作为执行机构,提出了采用步进式输送、对切式“辊搓”摊薄以及“耙分”分束分离的“送-搓-耙”稻秸秆横向铺草机械化工艺路线。(4)模拟稻秸秆人工摊薄、铺放的作业过程,通过ADAMS等软件进行建模与分析,优化设计了一种与现有草帘编织机配套使用的自动摊铺分束装置,并进行摊铺分束及编织试验。选取编织机日常作业速度90~120 m/h,先测算各部件的工作参数,再与平面草帘编织机配套使用,并以分束率和漏编率作为评价指标。当机针针织频率fz=0.8Hz,编织速度vb=90 m/h,设定摊铺装置对切机构的工作频率ft=0.8 Hz,分束装置耙分机构的工作频率fp=1.13 Hz时,编织过程中秸秆的分束率Fs大于90%,漏编率Lb小于6‰,编织的草帘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在同一编织速度下,使用该装置较传统的人工上料可减少用工2-3人,经成本测算,编织机年均收入可提高近8000元。
其他文献
犬弓首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蠕虫,是弓首蛔虫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人体内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眼幼虫移行症(Ocular larva migrans,OLM)或神经型弓首蛔虫病(Neurotoxocariasis,NT)等。我国人口弓首蛔虫感染的血清学阳性率为12.14%-44.83%,我国犬的犬弓首蛔虫感染率为17.34%。包括基因组、转录组和
补锌有助于提高断奶仔猪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而有机锌和无机锌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效果仍存在争议。羟基蛋氨酸锌(HMZn)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锌,具有同时补充锌和蛋氨酸的双重营养功效,而且稳定性好,价格较蛋氨酸锌更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系统的比较了羟基蛋氨酸锌和硫酸锌对断奶仔猪和和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旨在为断奶仔猪高效、科学的补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系统地研究刺五加提取物的抗PRV活性以及抗病毒机理。(1)研究刺五加提取物在PK-15细胞上对猪伪狂犬病毒(PRV)增殖的抑制作用。用PRV感染PK-15细胞,分别进行不同浓度梯度(1.5 mg/m L、1 mg/m L、0.75 mg/m L、0.5 mg/m L、0.25 mg/m L)和不同作用时间(3 h、2 h、1 h、0 h)的刺五加提取物体外抗P
辣椒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30万公顷。传统上促进辣椒生长与增产的方法大都集中在育种、水肥管理及栽培技术提高等方面。但大量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沼泽红假单胞菌PSB06属于紫色光合细菌,不仅能防治不同植物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然而,现有文献少有涉及光合细菌对作物的促生作用的研究。故本研究以辣椒品种“湘研1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组
猪肉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顶级种公猪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繁殖大量后代,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何能大量复制顶级种公猪或其遗传物质?体细胞克隆是当前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由于克隆动物的效率低,限制了这一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将外源精原干细胞(SSCs)移植到自身无SSCs生精能力的受体睾丸中产生精子,这是一个类似于动物克隆技术,实现外源遗传物质完全复制的新途径。本
椰子主要通过成熟椰子果(种子)进行种苗繁育,种子萌发周期长(2个月)、萌芽率低(不足60%),且育苗周期长达8-10个月,从而导致种苗生产成本较高,价格高达80-100元/株。因此,提高发芽率是椰子产业提质增效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但椰子种子萌发机理尚不明确,近年来在提高发芽率方面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研究以海南高种椰子(HT)和红矮椰子(RD)为材料,通过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椰子水(液体胚乳)、椰肉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作为我国主产的鲜食柑橘类型之一,占全国柑橘年产量约30%。生产中,椪柑成熟期集中,选育不同成熟期的优质品种是椪柑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由‘辛女’椪柑芽变选育的椪柑新品种‘早蜜’椪柑兼有早熟、高糖和少核的主要特性,可有效缓解椪柑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的困境,在湖南省椪柑产业结构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探明‘早蜜’椪柑的主要品质性状及其形成
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r.]属于罂粟科、博落回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异喹啉类生物碱(Isoquinoline alkaloids),包括血根碱(Sanguinarine,SAN)、原阿片碱(Protopine,PRO)、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ALL)、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等,具有良好的调节肠道、抑菌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一旦发生严重的小麦病毒病,会引起小麦产量大幅下降。由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 L.)传播的小麦病毒病是其中一类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主要有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CWMV
湖南为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其稻瘟病发病面积广、发病率高,给水稻产量造成重大损失。育成含稻瘟病抗性的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稻瘟病是由稻瘟菌引起的,水稻与稻瘟菌是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模式生物。针对以往湖南省稻瘟菌研究出现稻瘟病样品采集地相对单一,仅限于少数几个田间病圃;稻瘟菌遗传背景不清晰,仍以生理小种分析为主,缺乏菌株致病力相关数据研究等问题。本研究针对湖南省不同生态地区田间稻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