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及其权利救济——兼论中国农民法律援助机制的建构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急剧转型,使中国的社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公民的个体性差异迅速扩大。一部分人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关系日益依赖于法律的社会控制手段时,社会弱势群体显然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而现实生活中,又恰恰是他/她们的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弱势群体权利的正当性和脆弱性使得对他们的司法救济显得尤为重要。而法律援助作为国家对经济困难者给予的减、免收费的法律帮助,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一种普及的司法救济制度。我国也通过法律援助对弱势群体进行司法救济。 在目前的中国,农民无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地位突出的体现在权利的贫困和权利救济途径的匮乏。由此,对农民进行法律援助迫在眉睫。而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表现在立法上和实施中。尤其是在农民的法律援助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克服现有的法律援助的缺陷,从机制上予以构建和完善,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把法律交给群众,把服务送进万家”的法律援助之光能真正普照农民大众。
其他文献
环境外交是当今国际关系舞台上一个新兴的、十分活跃而且重要的外交领域,它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在国际上兴起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是在环境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且已经国际化全球化
期货市场操纵行为因其严重破坏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危及金融安全与稳定,而被各国立法所明文禁止。借鉴美国、欧盟等世界上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我们可采用列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