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量变化对受水区、水源区及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起重要作用。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五位一体战略”,这对该地区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各地区纷纷谋划新的区域调水工程,这使该区域的水资源分配方案更加复杂。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丹江口入库径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对日益激烈的水资源需求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水源区降水径流时空变化特征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欧土壤-作物系统水资源创新管理平台(2017YFE0118100); 陕西省百人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沙演变及水资源安全预警([2017]3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量变化对受水区、水源区及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起重要作用。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五位一体战略”,这对该地区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各地区纷纷谋划新的区域调水工程,这使该区域的水资源分配方案更加复杂。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丹江口入库径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对日益激烈的水资源需求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水源区降水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收集了34个气象站和21个水文站水文气象及水库、土地利用、NDVI和土壤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双累积曲线分析、回归分析、空间变异分析、统计显著性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水源区降水径流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年、春、秋和冬季的日均降水量(ADP)呈下降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而年、季节雨日日均降水量(ARP)呈增加趋势。多年ADP为2.34 mm/d,多年ARP为7.2 mm/d。多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ADP分别为2.09、4.27、2.64和0.34 mm/d,多年四个季节ARP分别为6.10、10.44、6.98和1.88 mm/d。年ADP轻微下降,下降幅度为-0.002 mm/d/a,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ADP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006、0.005、-0.010和0.0003 mm/d/a。年、四个季节的ARP的变化幅度分别是0.018、0.007、0.039、0.008和0.005 mm/d/a。年、季节ARP的增加是由于小雨日数和小雨量减小,大雨量和大雨天数增加造成的。(2)干流年、春季、夏季、秋季径流呈减少趋势,冬季径流除黄家港站外,其他站呈增加的趋势。干流年、四个季节径流量平均减少0.878×108、0.108×108、0.294×108、0.405×108和0.13×108 m3/a,流域控制站黄家港站的径流量减少幅度是-2.03×108、-0.03×108、-0.53×108、-1.17×108和-0.4×108 m3/a,秋季径流量是径流减少幅度最大的季节。除冬季外,支流站年、其他季节径流量也呈减少趋势,变化率是-0.06×108、-0.015×108、-0.029×108和-0.012×108 m3/a,冬季平均增加0.002×108 m3/a。支流变化最显著的站是黄龙滩站,年、四个季节径流量变化率分别是-0.42×108、0.007×108、-0.06×108、-0.22×108和-0.25×108 m3/a。(3)干流、支流站的径流呈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干流站1980年代年均径流量最大,平均为236.4×108 m3,1990年代年均径流量最低,平均是135.1×108 m3。流域控制站黄家港站1980年代和1990年代径流量分别是437.89×108和262.75×108 m3。支流站的径流呈相似的年代际变化规律,1980年代和1990年代平均径流量分别是32.9×108和23.8×108 m3。(4)干流站径流季节分配受大坝的影响,支流流域主要受到土地利用及植被变化的影响。干流的石泉、安康大型水利工程分别将冬季径流提高21.8%和30.5%,主要支流堵河黄龙滩水库和甲河陡岭子水库将冬季径流提高了75%和50%;水库对年和其他季节径流的影响有限。支流流域的年、夏季、秋季径流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达64.14%~164.65%、58.69%~341.04%和68.9%~148.01%,春季径流主要受到降水变化的影响。综上所述,水源区降水日数显著减少,雨日平均降水显著增加,这改变了当地的地表产汇流过程,导致地表径流明显减少,下垫面变化(土地利用、植被变化等)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减流程度,这加剧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管理的难度。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他文献
土壤水是陆地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旱作地区制约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地处黄土高原南部的黄土塬区,近三十年来果园建设渐成规模,粮食作物与果树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各有特点,农田–果园镶嵌分布格局下的深层土壤水分消耗特征及土壤水资源协同利用模式引人关注,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土壤水库功能,协调推进区域粮食生产与果业发展。本文在位于黄土塬区的庆阳、长武和洛川塬区分别选取不同树龄苹果园及邻近农田,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制约,加剧了区域粮食危机和生态安全隐患。黄土丘陵沟壑区自2010年实施沟道土地整治工程以来,整治土地约50万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黄土高原已整治的新增地土壤肥力低,结构性差,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凸显,严重制约着既定工程目标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全球变暖,大幅度提升了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加速了全球水文循环过程,改变了全球降雨格局。降雨模式变化能够改变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群落特性,最终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是多维的,具有能够同时提供多种生态功能和服务(即生态多功能性)的能力。土壤微生物群落作为地球上最为复杂多样的生物群落,在驱动陆地生态多功能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带翼深松铲是一种能够通过调整翼铲位置、改变不同深度土壤扰动效果,创建良好耕层结构的深松机具,其在旱地深松作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针对带翼深松铲土壤扰动机理不明、深松后耕层结构和深松后效分析不足等问题,综合运用离散元法(DEM)、有限元法(FEM)、室内土槽试验、双环入渗试验和田间定位试验,对带翼深松铲-土壤互作关系及其后效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带翼深松铲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技术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苹果收获具有劳动力需求大、劳动强度高、季节特征明显的特点,研发苹果收获机器人对水果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应对日益显现的老龄化趋势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苹果收获机器人的各主要部分的研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并且苹果的识别定位和苹果收获机器人的姿态控制等问题都制约了苹果收获机器人的作业效果。因此,本文以苹果收获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围绕苹果收获机器人采摘姿态优化展开研究,涉及末端执行器与果实的交互作用、深
水稳定同位素(δ2H,δ18O)作为水的指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水文学研究。为获取水同位素信息,可利用水汽平衡法直接测定土壤/植物样品或将土壤/植物中的水提取出来测定水样品。在众多提取方法中,低温冷冻真空蒸馏法(cryogenic vacuum distillation,CVD)一直被认为是能提取样品中所有水分的标准方法。近期研究发现,两种测定水同位素的途径都存在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中,水汽平衡法
植被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环境和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和土壤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共同影响植被恢复的过程和效应。线虫广泛存在于各类生境中,占据土壤食物网多个营养级,其群落特征能够有效反映土壤食物网结构与功能,对生态系统恢复进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也是植被恢复的重点区域。在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该地区植被恢复对植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球土壤侵蚀量每年可达到750亿吨,导致了10-50亿吨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在陆地表面的重新分布,强烈地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颗粒是SOC和微生物的载体,其大小直接影响泥沙SOC和微生物的迁移及其空间分布。有机质的组成决定着SOC的质量和稳定性,微生物群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驱动力。了解土壤颗粒中有机质的组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
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及养分,难以完全滤除,由此造成滴头堵塞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诱发机制。因此,探明滴灌施肥系统中水质、水温、肥料类型、肥料浓度与滴头堵塞行为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于防治滴头堵塞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内镶贴片斜齿形迷宫流道滴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固定周期的滴头抗堵塞性能测试,研究人工配制浑水滴灌条件下(泥沙粒径<0.1 mm,含沙量0.8 g/L)不同泥沙级配、灌水温度(夏季平均温度23℃,
目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环境明显好转,入黄泥沙量显著减少。由于土壤侵蚀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及侵蚀泥沙的沿途淤积,输沙量只能代表流域的部分侵蚀泥沙量,缺乏对侵蚀-产沙-输沙中间过程的深入认识,可能会忽视侵蚀热点区或由于泥沙淤积而造成的潜在风险。基于此,本文在陕北安塞选择了2个无干扰退耕、2个人为扰动退耕及1个上方梯田果园+下方坡耕地(下文简写为果园)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陕北子洲“7.26”极端暴雨事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