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为语言既是教学的媒介,又是教学的内容。成功的语言教师自然需要高水平的语言能力,但是单靠对目标语言的熟练掌握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名有效的语言教师。教师对自身教学有效性的信念,即自我效能感,对他们成为一名好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学的投入和面对困难的坚持都有很大的影响(Bandura,1997)。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在TESOL(教授非英语人士英语)领域,对其与英语教师语言水平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以英语水平对英语教师自我效能信念的影响为动机,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鉴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在教学的早期阶段建立并在早期具有可塑性(Bandura,1997),教师的职业生涯初期对教师的自我效能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在职的新教师和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具体来说,目标是:1)探讨两组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语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2)分别考察两组教师的语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3)比较两组教师在这两个因素上的表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数据为研究问题的总体情况的提供主要数据源,而定性数据为定量的结果提供背景信息和进行三角验证。定量数据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定性数据由课堂观察和访谈组成。共有95名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师参与了这项调查(60名在职教师,35名职前教师)。2名在职新手教师和2名职前教师接受了访谈,并对他们的英语课堂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教师的语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职前教师在语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优于在职教师,但仅在某些语言技能和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教师的相关统计结果均显示,大体上他们的语言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然而相关性并不是特别强,大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都在中等程度。在我国公立学校英语教育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和在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