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疏肝降火方对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变化并观察疏肝降火方对其的干预作用,初步评价疏肝降火方的降压疗效,探讨疏肝降火方的降压机制,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科学依据。 方法: 所有大鼠(SHR+WKY)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将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西药组,以WKY大鼠为对照组,每组8只。对照组及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给予疏肝降火方(1.785g/100g·d),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1.0417 mg/100g·d),中药+西药组给予疏肝降火方与卡托普利两种药物,各组大鼠按照1ml/100g?d-1给予相应药物,每周称重1次,并根据体重调整相应用药量。给药4周后,所有大鼠处死,腹主动脉采血,测定所有大鼠的肝肾功能指标( A LT、AST、BUN、C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NE、AngⅡ水平;实验全程记录所有大鼠的血压、易激怒程度、旋转耐受时间及精神状态、大小便、毛发等一般情况。观察用药干预前后各组大鼠的指标变化,评价疏肝降火方的症状改善疗效及降压疗效,并探讨疏肝降火方可能的降压机制。所有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系统分析。各组计量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经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x±s)。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于14-18周时,被毛蓬松、无泽,球结膜充血,易激怒程度增加,旋转耐受时间缩短,基本符合肝火亢盛证的诊断标准,进一步证实了SHR于14-18周时表现为肝火亢盛证。 2、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与中药+西药组大鼠性情温和,被毛顺滑光亮,抓取基本无反抗,旋转耐受时间长,差异显著(P<0.05),易激怒程度低,差异显著(P<0.05);西药组大鼠性情暴躁,被毛蓬松、无泽,球结膜充血,易激怒程度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但旋转耐受时间延长,差异显著(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与中药+西药组的易激怒程度低,有显著差异(P<0.05),旋转耐受时间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与中药+西药组相比,易激怒程度无差异(P>0.05),旋转耐受时间无差异(P>0.05)。 3、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与中药+西药组均可降低大鼠的收缩压,有显著差异(P<0.05),且与中药组和西药组相比,中药+西药组的降压作用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收缩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NE、AngⅡ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西药组NE、AngⅡ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与中药+西药组的NE水平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与中药+西药组的NE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中药+西药组AngⅡ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安全性指标比较:实验过程中,大鼠的生长发育、饮食、摄水均未见异常。实验结束后,中药组、西药组、中药+西药组的大鼠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Cr)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疏肝降火方可明显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大鼠的肝火亢盛症状,有效降低大鼠的收缩压,其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降压效果持平;而卡托普利虽能降低大鼠的收缩压,但不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肝火亢盛症状。 2、疏肝降火方与卡托普利合用,既能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大鼠的肝火亢盛症状,又能有效降低大鼠的收缩压,治疗效果最佳。 3、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大鼠的高血压形成与NE、AngⅡ的升高密切相关,而疏肝降火方干预后,其血清NE、AngⅡ水平明显降低,故考虑疏肝降火方可能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与RAAS系统这一机制起到降压作用的。 4、疏肝降火方与卡托普利均未见明显肝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