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园林源于中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边汲取中国大陆灿烂汉文化的养分一边与本土文化消化融合,终于走向了自身的成熟,并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独特的园林体系。石景作为日本园林构成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古以来就在造园上得到特别的重视,并且在造景上,石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园林的面貌。本文认为,日本园林对石的态度以及石景的构筑方式,与其源头的中国园林相比迥乎其异,并且这种独特的造景手法中蕴藏着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在考察了日本古典园林从肇始的飞鸟、奈良时代直到终结的江户时代的发展流变概况的基础上,将日本园林中的石景分为四种类型:一,表现海景的石景(如奈良、平安时代园林中常见的用于模拟海滨沙滩与礁石的洲滨、荒矶等);二,表现石景本身的石景(如镰仓时代开始在园林中取得重要地位的石组);三,枯山水石景(枯山水园林的最主要内容即石景,然而其主题又在于表现海景,所谓以无水之庭表现大海意境);四,诞生于茶庭中的园路及景物小品石景(如飞石、延段、蹲踞、石灯笼等)。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与中国园林比较,指出日本园林的特点在于:选石标准上,重视石材的气势与力量,选取朴拙敦实的天然石;置石手法上,采取横向置石的方式,追求一种“似有野致”的意趣;园林意境上,以海景为表现的主题;内在精神上,注重石景的象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日本园林石景背后的审美精神作了探讨,认为决定日本园林及其石景审美精神的文化原型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日本原始信仰中的石崇拜,认为石是天神降临人间的场所,具有神性;二是日本岛国四面濒海的风土所决定的、根植于民族心理中的“恋海情结”,认为大海是万物之所来自与最终归依的故乡。这两者既直接影响了日本园林石景的面貌,使日本园林形成“庭石只使用朴拙的天然石”传统与在园林意境上不倦地表现海景的传统;也影响了日本园林的美学精神。本文将这种美学精神归纳为三个方面:一,以园林为圣域,在园林中得到宗教性的慰藉,如净土园林企图在园林中营造一个现世的西方极乐世界,平安时代贵族们便在对净土园林的瞻玩中安置其信仰之心;二,以园林为逍遥之境,在园林中追求感官的愉悦、精神的解放与自由,如在平安时代贵族中流行的可以在池泉里舟游的寝殿造园林、在江户时代的大名中流行的移步换景的回游园林等;三,以园林为禅僧、武士修炼精神的场所,如枯山水,剔除水体、花草树木等一切象征生命、动态的要素,只使用岩石、耙扫的沙砾与自生自灭的青苔等静止、永恒的元素,来营造出一个幽玄枯寂的园林意境,使禅僧与武士在对枯山水的观照中看破荣与枯的界限,超越生死,不执于表象,直通道的本质,以达到修行的目的。这三者中,第三点“以园林为修行道场”实际上也包含于第一点“以庭为圣域”的意义之中,修行道场是圣域的一种更具体的体现。总而言之,日本园林是一处区别于现实俗世的理想性的“他界”,既是被赋予了神圣性的信仰领域,也有供人游乐逍遥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