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五章:
引论,从哲学层面阐述西方空间观念的演变与认识,梳理出人们对空间认识的差异及其所带来的启示,全文以此为论述的前提;
第一章,在参照电影发展历史前提下,梳理电影空间的演变及人们对电影空间认识的局限,进而借助空间视域重新认识电影空间。
本文认为,从对象上言,电影空间既包括影片中所呈现的具体场景与镜头画面所呈现的造型与对象,又包括导演在叙事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整个“影片”空间,其本身并非单一的对象;从深层的性质上,电影空间并非仅仅是同质性的广延容器和单纯精神性的抽象与想象,还是我们与制作者、银幕平面、镜头交流而产生的敞开性存在。
正因如此,本文根据此特性重新归纳与划分电影空间并认为电影空间是包含了物性空间、呈现空间及空间生产三个不同层次内容的存在。
第二章主要讨论作为物性空间的场景的空间叙事功能。分别论述了空间的“视点”、“动力”、“线索”以及支配性的“结构”功能,阐释电影的空间叙事。笔者认为作为物性空间的场景空间将逐渐成为电影叙事重要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策略。
电影的空间叙事是电影制作者自觉化的艺术创造与追求,是叙事话语个性化的基础。故物性空间是电影空间叙事的存在之维。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作为呈现空间的空间形象的隐喻性与象征性功能。空间形象被确定为“有意味的形式”,具有独特的精神性与文化性。在社会语境的整合下,它的作用将超越电影本身情节的叙事,具有深化整个电影内容的涵义与功能。空间形象是电影空间修辞的承载之维。
第四章,则主要讨论电影空间生产及电影空间的美学形态。
笔者认为任何电影空间都是生产的结果,并呈现出多样而不同的电影空间形态。而对电影空间形态的重视,则主要集中讨论其美学特征。“真实”与“虚拟”是电影空间美学形态的两种基本特征。
本章还具体分析了影片《黑客帝国》的空间生产,认为该电影空间是个“超空间”,其美学形态则为“超真实”。《黑客帝国》的“超空间”与“超真实”特征,从某种程度上,不仅概括了电影空间独特的“敞开性”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还是未来电影空间的发展方向之一。
总之,本文从表层的对象与深层的性质上,分别对电影空间做出相关的认识,进而认为电影空间是个多层次结构与维度的敞开之域,其对象与性质互为表里;并在此视角下深入讨论了电影空间的叙事、修辞功能及美学形态,凸显其价值与意义,确认其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