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伤害流行现状及特征;2.了解江苏省大学生伤害“知-信-行”情况;3.分析影响大学生伤害发生的因素;4.探讨预防和控制大学生伤害发生的策略。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选择9所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监测高校,每所高校按1-4年级在校大学生分层,每年级随机整群抽取4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4234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知-信-行”情况。对伤害的发生情况及伤害“知-信-行”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4234名大学生年伤害发生率及年伤害发生人次率分别为13.7%(580/4234)和17.6%(746/4234),1次、2次及多次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0.9%(463/4234)、1.6%(68/4234)及1.2%(49/4234)。其中非故意伤害占79.0%(458/580),自我故意伤害占15.7%(91/580),他人故意伤害占5.3%(31/580)。伤害发生的性质中前3位分别为扭/拉伤(35.9%,208/580)、擦伤(21.2%,123/580)和切割/叮咬伤(15.3%,89/580)。伤害发生部位中前3位分别为下肢(31.2%,181/580)、头颈部(17.4%,101/580)和躯干(12.9%,75/580)。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状态以走路(24.0%,139/580)、体育运动(23.5%,136/580)及骑车(17.1%,99/580)为主。夏季和秋季是伤害发生的主要季节,分别占35.9%(208/580)和24.3%(141/580;12:00-18:00是一天中伤害发生的高峰时间段(49.3%,286/580)。伤害发生的地点主要在校园内41.9%(243/580),道路上18.5%(107/580)和体育馆12.6%(73/580)。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中以坠落绊倒(46.9%,272/580)、刺割(12.90%%,75/580)和道路交通事件(10.7%,62/580)为主。发生伤害后,61.4%(356/580)的学生到医院进行了处置,32.8%(190/580)由自己或他人帮忙进行了简单处理。51.4%(298/580)的大学生因伤害休息或者休假,27.9%(162/580)因为伤害而住院。发生伤害的大学生中,55.9%(324/580)痊愈,3.1%(18/580)失去部分功能。2.伤害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15.1+3.3(总分20),总体知晓率为75.5%。10个类别中,“刺割伤知识”、“安全避险知识”及“动物咬伤知识”知晓率最高,分别为88.0%、87.3%及84.2%;“食品安全知识”、“合理用药知识”及“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最低,分别为54.2%、64.4%及65.4%。伤害相关态度平均得分为6.1+1.8(总分8),3个类别中,“对伤害性质的态度”、 “对伤害需求的态度”及“对伤害行为改变的态度”正确持有率分别为70.9%、74.8%和80.9%。伤害相关行为平均得分26.7±4.6(总分36)。13.3%(561/4234)的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每次、偶尔和从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17.3%(97/561)、29.2%(164/561)和53.5%(300/56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父母外出打工及伤害相关行为持有是大学生伤害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男生、少数民族、伤害行为得分较低的大学生伤害发生危险分别是女生、汉族和伤害行为得分较高者的1.6(95%CI:1.4-2.0)倍、1.9(95%CI:1.4-2.6)倍和1.8(95%CI:1.4-2.2)倍;母亲外出及父母均外出的大学生伤害发生危险分别是父母均未外出者的2.0(95%CI:1.2-3.3)倍和1.5(95%CI:1.1-2.0)倍。结论1.江苏省大学生伤害发生具有显著的三间分布特点: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少数民族发生率高于汉族;夏秋季是发生的主要季节;校园内、道路上和体育馆是发生的主要地点。2.江苏省大学生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正确行为形成率较低,伤害“知-信-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江苏省大学生伤害发生受较多因素影响,在制定宣教策略时应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