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镍铜框架表面改性及提高与EMC粘附力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封装可靠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塑料封装和铜基框架已是电子封装的主流。框架与环氧塑封料(EMC)的粘附力弱,粘接界面经常发生界面分层,在回流焊工艺时出现爆米花现象,进而导致整个封装失效,是封装中常见的失效现象。使用预先镀层(PPF)技术可提高可焊性,但框架的镀层金属导致粘附力明显下降,反而使失效现象进一步增多。通过对框架表面的改性以提高粘附力,是当前框架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采用浸没式等离子体注入(PⅢ)技术注入O2、N2、CO和CO2等离子体,对镀镍铜框架表面进行改性。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PⅢ技术处理前后框架表面的形貌变化,发现由于框架表面粗糙度较高,PⅢ处理技术对框架表面的形貌基本没有影响。通过对框架表面湿润性能的研究表明,PⅢ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接触角,但维持的时间相当短,封装时框架与EMC的湿润性能没有提高。通过对PⅢ腔体内等离子体光谱的实时检测,发现CO和CO2等离子体的主要成分一致,但CO的光谱强度更高,主要为激发态CO分子、CO2+、CO+。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了PⅢ技术对框架表面化学状态的影响,发现CO和CO2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框架表面有羰基出现。拉力测试显示,CO和CO2等离子体处理的框架粘附力提高显著,而02和N2则没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确认:框架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湿润性能对粘附力影响很小;PⅢ技术注入的CO和CO2等离子体在框架表面引入羰基,在封装中与EMC形成化学键是粘附力提高的关键。用SEM观察拉力测试失效后的框架表面,经过CO和CO2等离子体处理的框架有EMC粘附在表面,这说明框架表面与EMC确实形成了化学键。此外本文还采用热处理方法对框架表面改性,以CO和CH4作为反应气体,XPS技术用于分析框架表面化学状态。拉力实验显示反应温度在60℃时,CO和CH4都取得了很好的改性效果,粘附力显著提高;在100℃时,CO的处理效果有所下降。对CO和CH4提高粘附力的机理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CO提升粘附力的机理在于框架表面引入了羰基,分析了CO在框架表面的化学吸附生成羰基的反应过程;CH4提高粘附力则在于羰基或甲氧基,或两者同时作用。
其他文献
硅片清洗对半导体工业的重要性早在50年代初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是由于硅片表面的污染物会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可靠性和成品率。随着集成电路由大规模向超大规模(VLSI
激光外差探测是目前公认的量子限探测技术,其可探测功率在10-11W量级,比直接探测高几个数量级。外差探测具有高的接收灵敏度和速度分辨率,其良好的探测微弱信号的能力,使其研
城市中的历史遗址公园是保护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城市中较为特殊的游憩地。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踏勘,文章运用李克特量表法和方差分析方法等研究游憩者对西
目的:研究应用核磁共振成像软骨定量分析技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正常人15例(年龄20~25岁,均为男性)共15个膝关节为对照组;临床诊断的轻度OA患者15例、中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二十世纪计算机科学的一项伟大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在目前,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也终究是虚拟的,它与我们所生活
目的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分析,了解首次剖宫产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同期首次剖宫产的产妇
半导体纳米晶体(量子点)及其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探索了量子点掺杂光纤的制备方法。制备了一种CdSe/ZnS量子点掺杂光纤,测量了不同
<正>自秦汉以来,医药水平及制度不断进步和完善。隋唐医事制度,主要建立有三个系统,一是为帝王服务的尚药局和食医;二是为太子服务的药藏局和掌医;三是百官医疗兼教育机构的
嵌入式Linux IC卡身份识别系统是一个便携式嵌入式系统,以QT2440开发板作为硬件核心,控制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读取IC卡内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同时通过GP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图1示意的“沟垄法”是我国很早出现的耕作方法。旱地作物在南方主要种植于垄上,在北方主要是沟播。西北某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沟内播种、垄面覆膜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