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诠释学“实践转向”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在思想界非常受瞩目,在《真理与方法》之后伽达默尔的诠释学思想中出现了所谓的“实践转向”问题,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围绕这一现象,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看法。但目前一般的看法是“实践转向”确实存在。  从外在表现来看,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发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连续发表了关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相关文章,并且出版了《科学时代的理性》一书。从他这一期间的关注的中心对象来看,的确有关键词上的变化,《真理与方法》时期的真理、理解、科学、理性、艺术、语言等由实践、价值、伦理、友谊等替代。  从理论的角度而言,具体的认识是不同的。比较有代表性主要有何卫平、洪汉鼎、以及张能为三位先生的观点。  何先生认为伽达默尔后期“实践转向”是其伦理学思想的必然结果,他认为,伽达默尔一生的哲学运思最终落实在伦理学之上,这是他诠释学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  洪汉鼎先生则是从亚理士多德的不同智慧掌握不同知识的观点出发,重点提出伽达默尔实践哲学转向的目的在于恢复古希腊实践哲学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智慧(phronesis)。他认为实践转向是从单纯的作为本体论的哲学诠释学到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转向,或者说,从单纯作为理论哲学的诠释学到作为理论和实践双重任务的诠释学的转向。它的目的在于重新恢复亚理士多德的实践智慧这一概念。  张先生则认为实践转向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是理解诠释学到实践诠释学的转变,但二者之间并非是断裂的,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实践哲学是伽达默尔诠释学运思的主题。  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要明了“实践转向”的来龙去脉,需要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仔细考察相关的关键词。  诠释学作为一门正式的科学出现在十九世纪,在海德格尔那里,出现了由方法论诠释学向本体论诠释学的重大变革,伽达默尔正是在继承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概念,丰富和发展了诠释学思想。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活动是人存在的最基本的模式,而不是主体认识客体的主观意识的活动。  在伽达默尔诠释学理论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了与“实践转向”相关的三个关键词:实践、理解和真理。  在伽达默尔看来,实践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某种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它的意义规定不是从与理论的对立中获得的,而是“技术”的对应物,实践活动具有自由选择的本质特征,并且这种自由选择与“善”相关。人的实践行为是一种理解行为,通过实践获得对他人,社会等一切意义上的文本的理解,实践行为是一个意义理解意义创造的过程,因此实践对于伽达默尔而言,不具备内容上的完全确定性,而是一种方法论含义上的行为,确切的说,科学方法论意义上的实践的活动也是他的诠释学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  伽达默尔根据理解的历史性而提出“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史”和“对话”等诠释学原则,这些构成了理解的本质内容,而在本文之中重点分析的是理解的“应用”这一维度。诠释学的理解的应用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原理运用到社会现实领域。而是指往往是通过应用才达到真正的理解,而且这种应用与理解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非一次就达成的,需要经历多次甚至是无数次,才能无限接近真正的理解。  从上述的考察分析中,不难看出实践与理解的“应用”之间微妙的相关性,也许实践正是应用维度的进一步延伸。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对于科技理性垄断真理的一种抵制。分析实践和理解的具体内含,主要目的是为了把握真理。  在价值伦理学领域,伽达默尔提出了实践哲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哲学,人类可以获得一种共同的世界性的伦理规范。实际上就是对于价值伦理学范围内真理的无限接近。而这种接近是无限的,正是这一范围内对于真理的理解的效果历史原则的体现。  除了价值伦理学,伽达默尔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他还发表了一系列讨论宗教、神话的文章,例如《科学时代的神话》、《宗教与科学关系之思考》、《思想作为救赎:柏拉图与奥古斯丁之间的普罗提诺》、《亚理士多德与诫命理论》等。在这些文章之中,伽达默尔继续着他对于真理问题的追寻,探索神话、宗教之中是否存在着确定意义上的真理,抑或是存在者别样含义下的真理。  伽达默尔认为,宗教在今天虽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它仍然具有着独特的真理性,这一点在现实之中有着明显的表现,而这种真理性的获得,同样是通过宗教的历史活动实践而现出的具体的道德、政治、伦理的知识,这些既是宗教活动的结果,又是它的开始。总之,是宗教活动“效果历史”的一部分。  同样对于神话而言,神话故事并非是一种荒诞不经的传说,神话故事的指向的是一种神圣的尺度,而这些故事所真正想传达的则是一种信念,同时对于人类而言,神话的每一次叙述就是一次这种神圣尺度的理解过程。这种理解过程是无限的,没有尽头的。  通过对于“实践转向”关键词的考察和相关材料的具体分析,本文认为,目前认同“实践转向”的看法一般忽视了两个事实,一是伽达默尔后期除了探讨了伦理学之外,同样探讨了宗教、神话等方面,另一则是没有仔细的考察实践与理解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观点是“实践转向”的说法有欠准确,“实践转向”更像是理解“应用”维度的延伸。
其他文献
发现:rn现象一:机械地折纸.老师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折好了,课堂也结束了.离开了课堂,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这件作品该怎么折?rn现象二:无用的作品.课后,学生把折纸作品都扔
期刊
学位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我所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与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对针刺伤的认识、未按操作规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强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启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要把和谐社
对于林依轮大家都不陌生,23岁时他就红遍全国。而最近他红遍朋友圈并导致刷屏,却是因这位低调富豪投资收藏的大量名画。谈到自己的投资经验,林依轮称在对的时间里买了对的当代艺术品,投资收藏也就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如今新一代投资收藏家,对西方当代艺术及中国新绘画有着较大的热情。他们不像老一辈收藏家只是把眼光放在中国传统绘画和古玩家具上面,丰富的知识结构和透明的市场线索,引导他们建立起与过去市场秩序完全
唐代中央文馆,系指国子监、秘书省、弘文馆、崇文馆、史馆、集贤院、崇玄馆、广文馆等文化馆所的统称。本文主要研究文馆制度的沿革及其生成之文化内涵,文士的出身和素质,文馆制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识渊博,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也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很多语言中都没有趋向补语,即使有类似趋向补语结构的语言,与汉语的对应形式也十分复杂;再加上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