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借鉴小城镇研究领域成果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 14 个中心建制镇发展实践为主要依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小城镇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规划布局、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并相应提出了具有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以期启发和指导(泰安市)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践。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总结分析了泰安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并对其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第三部分,就规划布局、投融资、用地和户籍管理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涉及泰安市农村小城镇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历史阶段与现状。在 1949 年至 1978 年间,泰安市农村小城镇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大体可分为散漫建设(1978年-1984年)、起步发展(1985年--1990年)、快速推进(1991年--1997 年)、规范发展(1998 年至今)等四个阶段。从其发展历史和现状看,主要有工业主导型、外资促进型、工矿服务型、商品流通型、旅游观光型、综合发展型等六种小城镇类型。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充分地显示出小城镇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与布局,规模相对较小,综合功能不强,辐射带动力弱,长足发展缺乏非农产业支撑,在投融资、土地户籍管理及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亟待创新。2、发展方向及水平预测。泰安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 39%,今后总的发展方向是,以泰城为中心,以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县城为纽带,以 14 个省级中心镇为载体,在泰城——县城——中心镇——广大农村之间建立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泰安特色的城镇化格局。从经济、人口、建设三个方面预测,到 2010 年泰安市城镇化水平将达到 48%左右,到 2020 年将达到 60%左右。3、整体规划与布局。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建设的先导。小城镇规划主要是对一定区域小城镇发展过程上作出的战略安排,布局则是对小城镇 1<WP=7>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空间上作出的宏观安排。泰安市农村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布局在把握总体衔接、全面协调、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量力而行五个原则的基础上,要切实做到“一确立、二制定、三加大”,以保证小城镇规划与布局的整体性、合理性、科学化和可持续。“一确立”即确立一个正确的小城镇规划布局指导思想,就是以地市级区域发展为大框架,以构建现代新型城镇体系为目标,以中心镇带建制镇,以建制镇带重点村,形成组团式推进格局。“二制定”就是制定地市级区域小城镇发展体系和县级区域小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三加大”就是加大小城镇规划与布局的宣传力度、投入力度和执法力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投入上重点倾向,在执行上实现法制化。4、重要问题及对策。①投融资问题。基本思路是“谁投资、谁受益”,逐步走出一条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路子,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以项目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格局。②建设用地问题。在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建立具有“供给制约与需求引导相结合,增量与存量互补,划拨与有偿协调”三大特征的供地机制,实现建设用地供应由行政划拨转变为市场配置为主,由随项目被动型供地转变为用地条件引导项目的主动型供地为主,以达到合理调整小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目的。③户籍管理问题。打破“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实现以户为主到以人为主的转变,使人口合理、有序、高效地流向小城镇。④行政管理问题。总体要求是建立灵活、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实现小城镇管理的现代化,使小城镇这一“小政府”真正发挥为“大社会”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