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用户数量急剧增加,通信链路的大规模建设,使无源器件的使用十分普遍;与此同时,由无源器件非线性而产生的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干扰也日益严重。无源互调产物一旦落入接收机的频带内,将严重影响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如何降低无源互调干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通信行业的关注,要降低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对无源互调产生机理的研究非常必要,所以,对无源互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矩形波导连接器为基础,对无源互调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建立无源器件两级级联模型。无源互调的产生机理主要有:材料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波导结处的接触非线性是无源互调产生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的非线性机理为接触机理和半导体机理。接触机理认为,看似紧密接触的两个波导法兰,从微观上看,实际接触只发生在粗糙平面的少数微凸体上,流过波导结的电流向接触微凸体聚集时因为突然收缩而产生非线性,导致无源互调的产生。半导体机理主要来源于波导结处的金属-绝缘层-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结构,因为空气氧化、沾污等原因在法兰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级的绝缘层,形成MIM结构。本文着重研究了半导体机理中的量子隧道效应和热电子发射效应,分析了两个效应中互调干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无源互调电流密度随各因素的变化趋势;讨论了在相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产生机理,对降低无源器件的互调干扰具有指导性意义。无源器件的大量使用,使一条通信链路中不止存在一个无源器件,针对目前无源器件级联的普遍现象,本文将无源器件简化为波导结,建立了两级级联模型。分析输入载波信号连续经过两个波导结后,无源互调功率的变化,考虑到用于连接两个波导结的传输线对输入载波信号的相位有影响,研究了无源互调功率随传输线相位长度的变化规律,输入载波信号的相位差与传输线相位长度的关系,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开无源互调功率累加最大值,达到降低无源互调干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