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比无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和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薄、重量轻、可制作柔性弯曲的器件等更多的优点,已成为当今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芳香胺类(咔唑和三芳胺)通常具有空穴传输能力,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芳香胺(咔唑和三苯胺)分子为给体,以传输电子为主的喹喔啉、苯并噻唑或咪唑分子为受体的双极性多功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光电性能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通过Suzuki Coupling反应,设计、合成了六个基于咔唑或三苯胺(Donor)和喹喔啉(Acceptor)的D-π-A分子,研究了它们的光学性质,并着重研究了分子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详细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发现它们的紫外吸收波长在351-410nm,在二氯甲烷中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94-500nm或554-560nm范围内,表现为蓝绿色发光和纯绿色发光。对化合物进行了电化学分析,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了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计算出HOMO轨道能级,进一步得到了LUMO能级。研究结果也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合适的HOMO、LUMO能级,有利于空穴的注入和电子传输,是潜在的双极性多功能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第二部分合成了具有空穴注入和电子传输功能的双极性咔唑-苯并噻唑类发光材料。紫外吸收光谱在345-393nm的吸收峰归属于电荷转移从咔唑分子至苯并噻唑分子引起的。同时,我们研究了改变给体和受体的数量,以及引进苯乙烯单元对化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获得这些化合物的最优化结构和化合物的HOMO、LUMO能级的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高的玻璃态转温度、高的荧光量子效率、良好空穴注入和电子传输功能,进而能够为今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提供支持。第三部分工作在第二部分工作的基础上展开。合成了双极性三苯胺-苯并噻唑类发光材料。研究了苯并噻唑分子结合在三苯胺核的不同的位置和数量、以及引进苯乙烯单元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在448-507nm,表现为蓝绿色发光和纯绿色发光。研究结果表明,苯并噻唑数量增多,荧光发射峰红移;通过增加苯乙烯单元后,最终得到了纯的(507nm)绿色发光材料。通过改变分子结构而调控其发光性质的结果,为发光材料分子的设计提供借鉴。第四部分设计、合成了系列三苯胺-咪唑类的荧光化合物,并对它们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类化合物紫外吸收波长在350-374nm左右,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406-424nm可以用作蓝光材料。电化学性质表明,三苯胺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HOMO能级比常用的空穴传输材料(NBP)(HOMO-5.20 eV, LUMO-2.40 eV)略高,有利于空穴的注入,LUMO能级的大小依据分子中给体的数量,略低于NBP有利于电子的传输,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具有发光功能和空穴注入、电子传输功能的多功能发光材料。第五部分通过Wittig-Homer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三苯胺基团空穴传输材料,通过引入二键和三键,苯乙烯基单元,改变分子的共轭长度,着重研究了分子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的发射峰值在411-496nm,表现出蓝色或蓝绿色发光。同样的,测试了该类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性质,我们选用不同极性的溶剂Toluene和DMF,并测得其荧光光谱,随溶剂极性的增大,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这些化合物的HOMO能级在-5.36--5.71 eV之间,相应的LUMO能级在-2.46--2.93 eV之间,相比其他三苯胺衍生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低的能带,更利于空穴的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