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东君村的“牛王诞”节日活动入手,通过研究壮族文化中与牛相关的民俗事项,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歌舞、祭祀与经文、关于牛的禁忌和关于牛造型的纹饰和图案等,讨论了牛在壮族图腾系统里的地位,探讨了壮族牛图腾与当今“牛王诞”的联系。在研究中,笔者主要使用了文献阅读法和田野调查法,通过对连山新近举办的“牛王诞节庆活动”进行持续的观察与深入的了解,并走访当地的村民,采访活动相关的负责人等获得详尽的一手资料。经初步调查可以发现,在连山以村落或姓氏宗族为单位,一部分壮民过四月初八,另一部分过六月初二,过四月初八的不过六月初二,反之亦反。目前还没有遇到既过四月初八,又过六月初二的村落或宗族。同时,过不同节日的村寨之间相互杂居,并没有明显的地缘划分。文中通过对大量与连山壮族以及壮族民族史等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试图从壮族先民的牛图腾信仰中找到连山壮族“四月初八”牛王诞和“六月初二”之间的关系。经过进一步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梳理,笔者大胆推测这是由于在早期,壮族的先民有十二支势力比较强大的部落,而四月初八“牛王诞”和“六月初二”牛王诞在当时是两个不同的部落——水牛部落和黄牛部落分别各自的图腾祭祀日。而在日后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一方面壮族各部落之间不断战争,发生兼并;另一方面图腾崇拜的节日内核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不断加深而日益减弱;加上连山壮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周边汉族、瑶族等其他民族的影响,图腾祭祀日演变至今渐渐转化为以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为主的节日了,然而从节日日期的差异我们对壮族先民的部落划分还是能够窥知一二。同时,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牛王诞”这一民族节日的风俗传统,观察当今政府介入对这一节日的影响和作用。经过两届由政府主办的“牛王诞节庆活动”后,我们可以看到日渐淡化的对于“牛崇拜”的观念在当地壮民意识观念中逐渐复活。此外,上帅镇东君村这一相对闭塞的地区由于有了外来游客的进入,使得当地人从物质上以及观念上也开始发生变化,也增加了当地壮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起到了增强族群凝聚力的作用。政府与民间通过仪式相互将对方纳入到自己的权力话语体系中来,以获取更多内部和外部的支持,这样良性的互动也是我们当今在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一个良好的范例。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样的民族地区旅游所带来的影响还包括催生了当地壮民节日风俗的舞台化,许多已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淡出的民俗事项在节日当天集中地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样的节庆活动对当地人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有文化的传承与展演,通过政府针对性地精准扶贫,这样的活动还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和民族自豪感。本文最后,我们可以看到,从早期牛图腾这样的自然崇拜,到今天我们以开放给游客参观为目的“牛王诞”节庆活动,人们对“牛”这一自然物的认识和观念不断地转变,正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从敬畏到利用到改造开发这样的一个转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