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时代的飞跃发展与文化、生活、经济的多元化,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正随着看待事物的角度的深化而发生改变;我国基础教育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育理念——“双基教育”,到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再到2017年12月份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发生转型。然而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转变必然带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自上一轮课程改革(2003年4月)以后,全国基础教育课堂涌现了大量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例如“高效课堂”与“互联网+教育”;在此基础上情境教学法将“高效课堂”与“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融合,从生动具体的场景作为出发点,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来构造浓郁的学习兴趣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以此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纵使情境式教学的优点众多,但是,因为情境式教学法重视课堂教师的主控能力,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太注重整体结构,导致形式单一化,很难做到教学相长,使得教师在采取情境式教学时将面临巨大的困境,这与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随着情境式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更多由情境式教学演变的新教学模式或方法便脱颖而出,例如本次所研究的对象——情境链教学法,以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生活情境化,知识生活化,让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得到充分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情境链教学法开展研究工作,分别是:1.情境链教学法的研究概述。主要论述了该课题提出的研究背景、国内外针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所带来的研究意义,最后是开展该项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内容。2.课题的教育理论依据。选取了五大教育理论作为情境链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分别是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境脉学习理论、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论以及活动学习理论。3.课题的理论基础研究。首先笔者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之后陆续提出情境链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创设原则以及创设策略。4.教学应用实践研究。笔者通过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开展实践教学,将实践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准备阶段(确立研究的对象、变量、假设、方案)、实施阶段(开展课前、课中、课后阶段活动)、总结评价阶段(针对访谈、纸笔测验结果得出详细的分析报告)。5.研究结论与反思。通过对教学实践获取到的研究数据分析报告进行汇总,得出情境链教学法的理论研究部分是否满足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并对自身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寻找出该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课题继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