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核辐射所致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经凉血愈肠汤治疗后的排便、自主活动等一般情况,光镜下观察空肠、直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单位面积肠片上的肠腺存活率,并采用Hovdenak评分系统对直肠量化评分,运用细菌培养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运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肠黏膜NO水平,运用墨汁推进率检测胃肠动力,明确不同剂量核辐射下凉血愈肠汤对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并为中药治疗本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将162只雄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即正常对照组(n=18)、B组即低剂量照射组(n=48)、C组即中剂量照射组(n=48)、D组即高剂量照射组(n=48)。B组、C组、D组以高能X线直线加速器分别给予5Gy、10Gy、15Gy大鼠全腹腔照射(abdominal radiation AR),建成辐射肠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 B、C、D实验组再随机分为两组,B1、C1、D1组为照射后不给药组,给予蒸馏水灌胃,B2、C2、D2组为照射后给药组,予喂凉血愈肠汤,从照射后第1日开始,各组连续灌胃7天。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排便情况。各组分别于照射后第2、4、7天取三分之一大鼠进行实验。处死前禁食水12h。先给予大鼠以2ml/只实验墨汁(含5%活性炭粉,10%阿拉伯树胶)灌胃以测定墨汁推进率检测其胃肠动力,30分钟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在严格无菌状态下取回肠系膜淋巴结2粒,称重后待做细菌培养以测细菌移位率;分别在距Treitz韧带远端3-4cm处取约5cm长的空肠段和5cm长的直肠段,备做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其中空肠计数单位面积的肠腺,以计算肠腺存活率,而直肠采用Hovdenak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以及测定空、直肠黏膜组织炎性介质NO的含量。结果(1)照射后给药组一般状况及排便情况较不给药组好,5-7天对比明显异常,B组除外。(2)照射后给药组空肠、直肠粘膜基本完整,炎症较轻,尤其是B2、C2组,而照射后不给药组出现粘膜坏死、脱落,腺体萎缩,炎性反应重等情况,B1组相对较轻。(3)C、D组中第4、7天给药组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肠腺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4)直肠Hovdenak评分中,B、C、D组分值均高于A组,且分值逐渐升高,第4天给药组分值低于不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照射后各组均出现细菌移位,而给药组在第4天细菌移位率低于不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6)空、直肠粘膜组织NO含量变化基本一致,第4、7天,C1组NO含量高于正常对照A组(P<0.05),其中,给药组较不给药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未回到正常水平。(7)小肠墨汁推进率:第2天,照射组均比正常对照组高,给药组与不给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第4、7天,给药组比不给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除外。结论凉血愈肠汤能加速急性放射性肠炎受损肠道粘膜的修复,减少细菌移位,对维持稳定胃肠动力及维持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有良好的作用,其疗效与核幅射剂量及用药时间有相关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介质NO产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