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拥有许多亲疏不同的交往对象,这种不同的远近关系造成了社会距离的不尽相同。他人的盈利或损失对于个体的影响会随着二者之间社会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个体对于资源共享的意愿也会随着决策者与接受者之间社会距离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这种现象统称为社会折扣(social discounting)。尽管大量的研究已经探讨了该类折扣现象的机制,但是被试均局限于大学生群体,对于老年群体的社会折扣趋势至今仍知之甚少。而依据人们的生活经验,年纪越大的人似乎会更加宽容大度,慷慨大方。那么随着年龄的老化,社会折扣现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全球老龄化愈加严重的今天,对于该问题的探究变得迫在眉睫。本研究采用社会折扣任务,分别结合任务框架和利他人格两方面因素,测量不同条件下被试的社会折扣程度,考察了中、老年群体的社会折扣差异,旨在探讨社会折扣现象随着年龄的老化其自身变化趋势。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被试人数经筛选后共计460人,其中中年组216人,老年组244人。实验采用2(年龄:中年,老年)*2(任务框架:收益,损失)*4(社会距离:亲属,朋友,刚认识的人,陌生人)三因素混合设计,深入探讨任务框架和社会距离对中、老年群体的社会折扣程度的影响;再对比不同年龄被试组之间的差异,探究社会折扣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变化的趋势。结果发现:(1)任务框架明显影响中、老年人的社会折扣程度,即所有被试在损失框架下的折扣程度均值显著低于收益框架下的社会折扣均值;(2)任务框架与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影响该群体的社会折扣程度,即:被试在四种不同关系对象的社会距离水平下,损失框架下的社会折扣程度均显著低于收益框架下的社会折扣程度,且随着关系对象的社会距离逐渐增加,两种任务框架下折扣程度的差值也逐渐增大;(3)年龄组别、框架和社会距离三者的交互作用影响社会折扣程度,即:在收益框架下,老年组被试在“亲属”及“刚认识的人”两种层面的折扣程度显著低于中年组被试;但由于社交局限,老年组面对“朋友”层面其折扣程度显著高于中年组。在损失框架下,老年组被试在“亲属”和“陌生人”层面的折扣程度显著低于中年组被试。可以认为在不同任务框架及社会距离的条件下,老年组具有更高水平的慷慨程度。实验二采用2(年龄:中年,老年)*2(利他水平:高,低)*4(社会距离:亲属,朋友,刚认识的人,陌生人)三因素混合设计,着重考察利他水平的高低和社会距离对中、老年群体社会折扣程度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在不同利他水平下,中、老年社会折扣程度的差异。通过对利他水平的测量筛选出128名被试进行实验分析(中年63人;老年65人)。结果发现:(1)利他水平影响中、老年的社会折扣程度,即高利他水平者的社会折扣程度均值显著低于低利他水平者的社会折扣程度均值;(2)利他水平与社会距离的交互作用影响中、老年群体的社会折扣程度,即:被试在四种不同关系对象的社会距离水平下,高利他水平者的社会折扣程度均显著低于低利他水平者的社会折扣程度,且随着社会距离的逐渐增加,两种水平下的差值逐渐增大;(3)年龄组别和利他水平的交互作用影响社会折扣程度,即:在高利他水平下,老年组的社会折扣程度显著低于中年组;在低利他水平下,两组被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社会折扣任务,对影响中、老年群体社会折扣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折扣现象随着年龄老化而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社会折扣规律,完善了对中、老年群体社会折扣的探索,为阐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社会决策行为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也为消除社会中存在的一些有关老年群体污名化特征的刻板印象提供科学有效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