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体重、体脂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关系。通过分析骨代谢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OSTA、FRAX评估工具识别骨质疏松风险的能力,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绝经后女性131例,平均年龄(63.96±7.60)岁,自然绝经,绝经时间大于1年,平均绝经年限(14.50±8.71)年。采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腰围、绝经年限、母亲骨折史等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25羟-维生素D3(25(OH)D3)、雌激素(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等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L2-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及全身体脂百分比,结合相关资料,计算出每位受试者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和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不含骨密度模型FRAX)的10年髋部骨折风险(HF)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MO)。依据BMI值24为切点将受试者分为体重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折风险概率。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体重、体脂百分比、骨代谢指标、骨折风险概率。运用相关分析探讨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OSTA、FRAX工具识别骨质疏松风险的ROC曲线特征。结果1.超重及肥胖组的腰椎L2-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较正常体重组高,而绝经年限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年龄、身高、Wards三角骨密度、BGP、TRACP、E2、25(OH)D3、ALP、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骨质疏松组的年龄、绝经年限、BGP、TRACP、ALP较对照组高,而身高、体重、BMI、体脂百分比、E2、25(OH)D3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腰围、ALP、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相关分析显示腰椎L2-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s三角骨密度与BMI、体脂百分比、体重、OSTA评分、E2呈正相关,与年龄、绝经年限、MO、HF、BGP、TRACP呈负相关,与腰围、25(OH)D3、ALP、Ca、P相关性较弱或无相关性。4.OSTA指数识别骨质疏松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FRAX工具计算出的HF、MO识别骨质疏松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88。结论1.健康的绝经后女性适量增加体重和体脂可以增加骨密度从而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症;2.测定骨代谢指标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3.OSTA及FRAX工具均可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风险,且OSTA简单、经济、易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