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地增长,全球“汉语热”现象日益升温,凸显了本土汉语师资发展的重要性。韩国作为中国的友邦国家,汉语在韩国的影响力也日渐提高。令人不解的是,尽管韩国整个社会掀起了学习汉语的风潮,但韩国高中教育中汉语科目的地位越来越衰落,目前韩国高中汉语教师已处在被边缘化的困境中。近年来,教师身份认同研究逐渐成为全球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自教育学界把教师看作教育改革的主体后,教师能动性作为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媒介备受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描述韩国汉语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探讨其教师身份认同发展轨迹的特征和发展轨迹中教师能动性的中介作用。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发展轨迹以及其特征如何?(2)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发展过程中教师能动性中介的结果如何?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的叙事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路径收集研究参与者的数据,在生命历程视野下,探索了其在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身份认同和能动性的体现。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教师信念的改变,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经历了教师身份认同的未建构→迷茫的身份认同→不完整、怀疑的身份认同→稳定的身份认同→转换的身份认同→升华的身份认同等动态发展过程。在职前教师阶段,职前汉语教师教育缺乏系统性,对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的从教意愿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并妨碍了汉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建构。本科毕业后,由于韩国经济的不景气,职业选择范围狭窄,韩国高中汉语教师为了生存而择业,结果,韩国汉语教师在入职后一段期间,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到迷茫。韩国汉语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后才建构了比较稳定的教师身份认同,其背后有两个原因:一、通过新角色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二、从榜样教师学会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使命。然而,在此期间,作为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仍然模糊。教师的使命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韩国汉语教师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得到了有意义的他者的认可,再建构了稳定的汉语教师身份认同。随着教师身份认同的发展,职业满意度也提高了,但在学校结构上职业发展空间有很大的限制,使韩国高中汉语教师建立新的目标身份认同而决定挑战于新的工作环境。尽管韩国高中汉语教师处在被边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困境中,但对中国发展有强烈的信心,把自己定位为献身于韩国高中汉语教育的发展而奋斗的教师,依然建构了升华的教师身份认同。其次,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发展轨迹呈现出三个特征。第一、教师身份认同和社会环境之间总有矛盾。韩国高中汉语教师在社会结构、学校文化和个人方面经历了身份认同的危机。其中代表性事例为在韩国高中教育体系中汉语课被边缘化现象,韩国高中教师在危机中却以提升汉语教育的地位为目标,建构了为高中汉语教育的发展而努力的汉语教师的目标身份认同;第二、双重身份认同在不同层面进行发展,即作为教师身份认同与作为汉语教师身份认同。作为教师身份认同比作为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更早建构起来,整个职业生涯中没有太多变化。与此相反,作为汉语教师身份认同是从无到有、从怀疑到确信、从技能到实存显示了明显动态的发展轨迹;第三、自我反思引导的前进式发展。尽管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发展轨迹中曾经历了怀疑和转换的曲折,但在身份认同发展的每个阶段建构了目标身份认同而不断反思,其结果呈现出了前进式的发展轨迹。再次,教师能动性在教师的实际身份认同和目标身份认同之间的协商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韩国高中汉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协商类型可分为能动性未介入、协商失败、重构性协商和改革性协商。能动性未介入在教师身份认同的未建构阶段中体现,由于系统性很弱的职前教师教育导致韩国高中汉语教师建构目标身份认同的失败,其结果教师身份认同发展也没实现。协商失败在迷茫的身份认同阶段和怀疑的身份认同阶段中体现,在此阶段中韩国高中汉语教师因为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不足,无法找到能够达成目标身份认同的有效路径。改革性协商在不完整身份认同阶段和转换的身份认同阶段中体现。在此阶段,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经历了引起强烈情绪反应的事件,而主动接受了教师的使命或信念上的巨大的变化。重构性协商在稳定的身份认同和升华的身份认同阶段中体现。韩国高中汉语教师为了得到他者的认可或为了遵从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而努力奋斗。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发现,本研究尝试提出了韩国高中汉语教师身份认同发展路径理论模型,呈现出教师在社会文化情境中经历的关键事件促使教师建构目标身份认同,而教师能动性在实际身份认同和目标身份认同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复杂的关系。本研究展现了韩国高中汉语教师真实、生动、丰富的相关数据,在其数据的基础上探究了教师身份认同建构以及发展过程。研究结果填补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关于本土汉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空白,有助于更多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有关研究者理解韩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实际生存状态。并且,为同专业教师在类似的情况下提供反思的机会以及具有操作性的对应策略。此外,本研究探寻了教师身份认同发展途径,尤其是教师能动性和反思的重要作用,对教师教育相关研究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