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产方式向机械化转变,分工日趋专业化,导致员工之间交流减少,与工作与同事之间的疏离感增加,工作动力减弱,工作投入降低,从而容易做出不利于组织利益的行为,即反生产行为。反生产行为是组织成员做出的一系列故意损害组织利益的行为,会对公司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Murphy,1993)。反生产行为不仅会造成个人绩效的降低,损坏公司财物,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会对同事的工作状态产生不利影响,在从众心理下,同事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工作行为拖沓,从而间接损坏组织利益。因此,研究反生产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上世纪80年代,已有学者开始研究该理论,但研究相对较少。直至近几年,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探索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拓展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理论以、减少员工消极行为以及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作疏离感作为员工的一种内心感知,是指个体受工作条件或组织环境状况影响而产生的与工作或同事相分离的一种消极工作态度。关于疏离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领域。近年来,逐步有国外学者将工作疏离感引入管理学领域,探索工作疏离感在组织中的影响,本文探索工作疏离感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组织伦理气氛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本论文拟通过探索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索组织伦理气氛在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中的调节作用,以为有效抑制员工做出反生产行为提供解决方案,本研究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了研究背景、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从变量选取方面介绍了研究内容,并详细介绍了研究创新点和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通过研究三个变量的理论演变历程,对三个变量进行基本介绍,为假设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研究设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变量之间关系作出基本假设,确定本文的研究模型,并选取成熟的量表进行检测,保证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第四章为实证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验证数据的效度与信度,并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介绍,通过回归分析验证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验证假设的是否成立并得出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关系的结论,针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意见与建议。第六章为研究局限与展望,回顾本文研究的缺陷,对于本文的研究局限及未来的理论发展进行探讨与展望。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不同行业员工进行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工作疏离感越强,反生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2)组织伦理气氛对于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自利型组织伦理气氛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为正相关关系,规则型导向的组织伦理气氛和关怀型导向的组织伦理气氛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组织伦理气氛会对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文章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探索了工作疏离感对于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作用。关于反生产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组织层面与个人层面,其中个人层面主要研究人格特质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等方面,本文从员工个人感知方面探索了工作疏离感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拓展了反生产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2)探索了三种类型组织伦理气氛在工作疏离感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揭示了不同类型的组织伦理气氛对二者关系的促进及抑制作用,从而为企业在组织文化及伦理氛围方面做出调整以应对员工反生产行为做出启示。(3)延伸了工作疏离感的研究领域,国内对于工作疏离感的研究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心理学为主,在管理学领域研究较少,本文拓展了工作疏离感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