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壮大,地方实力派的挑衅和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纷争倾轧,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为了尽快从内外交困的局面中摆脱出来,蒋介石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而新生活运动则是其直接的产物。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礼义廉耻”为核心内容的新生活运动,虽然政治色彩非常浓厚,但却从改造国民生活、重塑社会风气入手,以期实现民族复兴和建设新国家的政治理想。新生活运动在民族精神、生活习俗、社会意识、文体素质、国防意识这五个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改善国民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1934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的新生活运动,历经发起阶段、“三化”阶段、抗战阶段和最后阶段,开展的工作丰富多样,很好的配合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现行政策,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新生活运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不同的历史效用。它向国民灌输了现代社会的文明意识,促进了妇女运动的发展和科教的推广,特别是在抗战时期,有力支援了对日斗争,值得肯定。然而由于国民党自身的阶级性,新生活运动进行的反共防共宣传,配合蒋介石打内战,制定的严重脱离实际的生活目标和准则,都是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本文试图从国民素质教育的角度切入,分析一下新生活运动的背景、发展、结局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