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穿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重在探索通过骶部骨性标志快速定位识别骶后孔与骶管裂孔,并阐明其与骶神经节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为从骶后孔或骶管裂孔进行骶管囊肿穿刺治疗的进针位置、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取成人尸体标本15例。1、解剖并观测骶骨背面的区域,分别测量同侧第二骶后孔和髂后上棘之间的角度和距离,第二骶后孔的横径,左右第二骶后孔内侧间距,第一骶后孔和第二骶后孔之间的距离,第二骶后孔和第三骶后孔的距离,剖开骶管后壁观察骶神经,测量骶孔的深度,各骶后孔下侧界到骶神经节的距离。2、测量骶管裂孔到硬脊膜下界及骶神经节的距离,对骶角、骶管裂孔以及左右髂后上棘与骶角中点的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对矢状切面进行了多种解剖学测量,记录穿刺针插入的角度和深度。结果:在标本上测量结果表明,第二骶后孔平均位于从髂后上棘向下46.4±13.1度,距离2.15±0.35cm处,统计结果显示女性的角度更大,但距离偏短。第二骶后孔的横径和左右第二骶后孔的内侧界间距平均值分别为0.66±0.21cm和2.78±0.35cm,第一骶后孔和第二骶后孔间距的平均值是1.31±0.24cm。第二骶后孔和第三骶后孔间距平均值为1.34±0.17cm。骶孔的矢状径深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减,两侧骶角中点到尾骨末端的平均距离为5.73±0.81cm,两侧髂后上棘与骶角中点构成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尺寸在女性偏小,从骶管裂孔进针的平均俯角是60.4度,两侧骶角中点到达硬脊膜下界的距离大于到达第三骶神经节中点的距离,小于到达第一、二骶神经节中点的距离。结论:本次研究总结出骶后孔与骶管裂孔的体表定位方法,阐明了骶后孔和骶管裂孔在体表的准确位置、深度及其与骶神经节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骶管裂孔进针的最佳角度,这些测量研究结果可帮助临床医师对骶管囊肿进行更安全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为骶管麻醉、骶前后区射频神经切断术,以及超声检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合成了磷钨酸、硅钨酸和18-钨二磷酸,并用它们催化甘蔗渣的液化,讨论了液化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及上述几种杂多酸对植物纤维三大组分的液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证实,成功地合成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X波段四端环行器的设计。与传统的波导结环行器相比较,四端口差相移式环行器具有功率容量更大的特点,高功率是当前微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该类器件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者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校的综合实践培养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发。《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外跨国旅游事业如火如荼,汉英旅游翻译活动蓬勃发展,在翻译策略上遇到更多挑战。旅游资料的翻译就
通过不同的生物肥施肥处理研究其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不同量的生物肥与化肥结合施入土壤中,研究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神菌”长效微生物肥能够提高株高至理想株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GaN材料具有击穿电压高、迁移率高、电子饱和速度大等优良特点。近年来AlGaN/GaNHEMT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应力诱导的压电问题一直是AlGaN/GaNHEMT
本文以几类典型的电力电子变流电路为模型电路,通过不同的故障诊断算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分析,对传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或简化,完善了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算
木质素在自然界的存在非常丰富,其改型产品己在工业应用上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木质素存在的巨大数量相比,其高效利用研究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而占工业木
针对单一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性能受图像质量影响较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采集质量评价的指纹与指静脉识别的决策级融合方法.该方法不仅对指纹图像进行质量评价,并首次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