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滇桂艾纳香Blumea riparia(Bl.)DC.对研究对象,对其止血作用谱效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滇桂艾纳香一测多评(QAMS)模式,为滇桂艾纳香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20批不同产地的滇桂艾纳香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对滇桂艾纳香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建立色谱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考察,获得滇桂艾纳香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挖掘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峰信息;药效研究部分采用华法林化模型,以凝血四项(PT、APTT、TT、FIB)为指标,考察滇桂艾纳香的止血活性,获取不同产地滇桂艾纳香的止血药效信息;将各指纹图谱共有峰数据标准化,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各色谱峰的峰信息与药效指标关联,分别筛选对止血作用密切相关的色谱峰;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利用15批药材的指纹峰信息和药效学数据建立谱效关系模型,其余5批样本数据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QAMS技术,以绿原酸为内参物,计算原儿茶酸、咖啡酸和芦丁3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将结果与外标法相比较,评价QAMS模式的准确性。结果:所建立的滇桂艾纳香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稳定可靠,共指认4个共有峰,其中2号峰为原儿茶酸,3号峰为绿原酸,5号峰为咖啡酸,6号峰为芦丁,20批滇桂艾纳香供试品的相似度均>0.7,成分较稳定,聚类分析将20批药材分为3大类,其中S-10、S-12为一类,S-1、S-2、S-3、S-5、S-6、S-7、S-8、S-9、S-11、S-13、S-14、S-15、S-19、S-20为第二类,S-4、S-16、S-17、S-18聚为第三类,导致分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2、3、5、9、10号峰上,主成分分析得到前5个权重值最大的变量对应的峰号为3、10、9、2、7号峰,权重值分别为0.969、0.929、0.919、0.905、0.841。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分图分布,也可将药材分为3个大类,同时两种分析均表明2、3、9、10号峰对评判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药效研究结果表明,滇桂艾纳香具有一定的止血活性,20批滇桂艾纳香对华法林化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止血效果,可显著降低大鼠的PT、APTT和TT值,对FIB值具有升高的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13个共有峰与药效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指纹图谱所建立的特征峰与滇桂艾纳香止血药效均呈正相关,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以及某些未确定结构的化合物是滇桂艾纳香止血活性的基础,与其药效有较大的关联;建立了滇桂艾纳香止血谱效关系模型,对止血药效的预测性能良好,药效值预测结果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均小于或等于13.60%,大部分数值的相对误差小于6.7%;建立了滇桂艾纳香的QAMS模式,原儿茶酸、咖啡酸和芦丁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25、1.88和0.40(n=6),RSD分别为0.29%、0.38%和0.33%,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定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相对误差均小于3%,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滇桂艾纳香谱效关系和多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建立了滇桂艾纳香“成分”-“峰”-“效”-“质”的评价体系,可立体衡量滇桂艾纳香药材质量,为滇桂艾纳香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