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raction, SCI),又称静息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患者在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存在影像学中可见的病理性脑梗死,往往在常规体检行CT或MRI检查被发现,个别病例仅在脑病理检查中被发现存在梗死灶。脑CT和MRI只能反映脑梗死的形态学情况,而不能对梗死或梗死前脑血流动力学做出判断,脑血管功能检查是一项基于超声技术的脑卒中预警检查方法,获得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ovascular Hemodynamics Index, CVHI),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脑血管功能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分类、前期诊断、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卒中预防和治疗效果判断以及预后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SCI与症状性脑梗死有着相同的发病机理和共同的危险因素,可反复发作,转变为症状性脑梗死(Cerebral Infraction, CI),产生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颈内动脉系统SCI患者脑血管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正常人群的比较,分析SCI与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相关性,验证脑血管功能检测作为脑卒中预警手段的可行性,为SCI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究对象与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住院患者60例,均以头晕、头痛、失眠、面瘫等症状就诊,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5±7.7岁,年龄范围45-80岁,均行MRI检查发现缺血灶,且无局部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及体征,其中高血压51例(85%),糖尿病33例(55%),血脂异常47例(78%),SCI患者均有幕上腔隙性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内囊、丘脑、侧脑室旁及放射冠,单一病灶直径范围2~9mm,排除症状性脑梗死、脑出血、外伤、炎性反应、肿瘤等所致的脑损伤,注意与脑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 VRS)扩大鉴别。同期在门诊行脑血管功能检测的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及既往史与SCI组相匹配的脑血管病高危因素(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CV-DRF)组60例,此组患者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定位体征,影像学无梗死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指冠心病和房颤)、糖尿病、血脂异常、抽烟、饮酒、脑卒中家族史等,CV-DRF组患者至少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3项危险因素中的一项。同期在门诊行脑血管功能检测的受检者中选取年龄、性别与前两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60例,该组病例均无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病史。研究结果:研究对象的的均衡性检验:3组平均年龄用独立样本方差分析,F=1.467,p=0.085;三组性别分布用卡方检验,x2=0.000,p=0.852;3组之间整体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3组之间年龄和性别没有差异,患者基线资料匹配。NC组、CV-DRF组和SCI组组间分别比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反应脑血管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均明显依次减慢(P<0.05);反应血管弹性的指标均依次明显下降(P<0.05);脑血管的阻力、压力均依次明显上升(P<0.05);脑血管功能总积分也随之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脑卒中家族史是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7,95%CI:1.41-6.05;OR=2.80,95%CI:1.23-5.08;OR=2.52,95%CI:1.56-5.47:OR=I.96,95%CI:1.02-4.61;OR=1.15,95%CI:1.01-3.26)。研究结论:SCI组及CV-DRF组与NC组比较,脑血管供血指标下降,脑血管弹性及自身调节功能下降,脑血管床阻力上升。SCI组与CV-DRF组比较,脑血管供血状态、血管弹性及自身调节功能进一步恶化。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及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中CVHI的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提示脑血管功能检测在脑卒中前期就显示出预警作用,对卒中的预防应该从高血压、糖尿病阶段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