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A就B了”结构是汉语口语中的一个常用句式,但相关的本体研究却并不常见,主观性的研究也不多见。本文拟从“再A就B了”结构的整体特征入手,对该结构的主观性体现及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再A就B了”各种形式的结构所表达的主观量的大小,区分出不同语境中的主观性和主观量的不同表达。最后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再A就B了”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并说明本文研究所用的语料来源。第二部分,对“再A就B了”结构本身展开系统分析。将“再A就B了”分成“再A”和“就B了”两部分,从性质、语义和时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别讨论。再得出“再A就B了”结构主要的五种形式,并对它的语义特征、时态特征和语气特征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再A就B了”结构的主观性问题展开分析。首先揭示了“再A就B了”结构体现主观性的各方面原因,选取并介绍了“再+TIME+就+V+了”、“再+V/ADJ+就+ADJ+了”和“再+ADJ+就+V+了”这三个结构在主观性上的体现。第四部分,对“再A就B了”结构的主观量问题展开分析。考察了“再+TIME+就+V+了”、“再+V/ADJ+就+ADJ+了”和“再+ADJ+就+V+了”这三个结构的主观量的表达。第五部分,教学策略。本文认为“再A就B了”结构是一个框式结构,在教学实施中,应当整体把握,并结合“先易后难”原则和情景创设理论,运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掌握。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