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理论巨作,其理论体系的广博、深刻对中国文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部著作因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伟大成就,无论在文学、文艺学还是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文心雕龙》中,涉及到的心理诗学相关非常丰富,但是在学界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空白,所以本文对《文心雕龙》的心理诗学进行梳理和进一步的阐释。本文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的目的、意义学术价值以及《文心雕龙》的研究现状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从《文心雕龙》心理诗学的思想渊源入手,探究儒学、易学、玄学以及佛学对刘勰的文学观念以及创作心理的影响。第二章至第五章针对《文心雕龙》中体现出来的心理诗学进行分析整理,梳理出了完整的创作及接受的心理机制,从感受万物而产生的创作心理的激发到创作时的艺术构思以及心理动向再到创作主体心中情感外化成具体文章,最后探讨在文学接受时接受主体心理状态。其中,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创作时的“心物”关系,创作主体是如何被外物激荡其情感从而激发创作心理,刘勰正是由此找到了创作文章的“心”的本体论依据;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创作主体被外物感召下进行创作时的构思心理机制,刘勰用“神思”二字对此进行概括。本章重点阐释了在创作主体在文学创作时以艺术想象为中心的运思规律。在创作构思时要具备“虚静”的心理状态和“秉心养术”的学识积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构思心理机制,即“神与物游、神用象通”;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创作主体应该如何将心中情感和“意象”外化为文本,在创作的具体实施阶段,需要创作主体用心用情从而达到“文以明心”的状态;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文学接受阶段接受主体是如何“知心”的,文学接受需要“披文入情”,是由显溯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