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采井生产故障动态诊断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生产开发的不断深入,聚驱采油技术的规模逐年扩大。注聚采油井是聚驱原油生产的最基本单元,其运转情况的监控是油田安全稳产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发生异常后,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故障原因”更是备受生产管理部门的高端关注。相比其他类型采油井,聚采井结构更加复杂、生产工艺繁琐,使得在诊断聚采井生产故障原因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诊断难度极高。目前,基于油田生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诊断故障的方法较为有效,但存在故障发生模式挖掘结果不准确、模糊和不确定性推理困难、异常数据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使得故障诊断率低、误诊漏诊时有发生。因此,研究高效、准确的聚采井生产故障动态智能诊断方法成为缓解聚驱原油开采矛盾、提高三次采油精细开发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在特征数量多、敏感度较低、数据类型复杂的环境下表现出极强的模式挖掘能力,并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随着知识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模糊推理和不确定推理方法日渐成熟。鉴于此,本文在剖析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后,深入分析聚采井自身结构、生产工艺和表征数据的特点,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采井生产故障动态智能诊断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描述。1.整体模型设计:从业务视角和数据角度分析了聚采井生产故障的成因、分类和数据变化特点,归纳了聚采井生产故障的一般诊断机制,总结了聚采井生产故障诊断的智能化工作流程,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采井生产故障诊断模型,并分析了模型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针对关键问题展开分项研究。(1)针对表征故障因素多、诊断难度高、模式挖掘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本文遵循―数据-样本-算法‖的研究范式:首先,收集能够用于表征和描述聚采井生产故障发生特点的油田生产数据(简称:聚采井生产故障诊断数据),深入分析了其结构、内联关系和变化规律;其次,构建了聚采井生产故障诊断样本模型,提出数据集成与整合方法;第三,以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方法为基础,引入长短期记忆网络以提高时序化数据挖掘能力,最终设计了基于CNN-BLSTM的聚采井生产故障发生模式挖掘算法;最后,通过设计一系列对比实验验证其在表达能力、运行速度等方面的明显优势。(2)针对知识推理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本文提出了聚采井生产故障智能推理与动态诊断机制:首先,采用―三元组‖结构给出知识的抽象表达方式,将知识拆解为元概念,并分别采用面向对象的OOP结构和框架结构表述知识适用范围和故障发生模式;其次,给出知识的表示模型和知识库的实体结构,设计了智能诊断与推理机制;第三,采用论据累计的贝叶斯计算方法,用于解决知识推理的不确定性;第四,针对知识表达的模糊性,设计了基于语义限制的模糊度计算方法;最后,设计实验验证了本文所述机制的有效性。(3)在完成理论方法研究后,针对油田生产数据自身存在异常的客观事实,采取―降低数据影响而非修正数据‖的研究思路,研究异常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分析数据异常的成因和分类,确定了缺失数据的范围和严重影响故障诊断的数据错误类型;其次,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修复缺失的时序化数据,并针对不同缺失程度提出一阶MCM和高阶MCM方法;第三,针对IPR产能曲线对故障诊断过程的影响,提出一种多点产能计算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基于MCC的IPR曲线修正方法;最后,通过人为构建异常数据环境,分别对数据缺失和数据错误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3.聚采井生产故障动态智能诊断系统研发。以聚采井生产故障动态智能诊断为应用背景,以PMP-DL模型为基础,以提高聚驱生产管理部门在实时动态分析、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为目的,设计并开发―三次采油生产开发及异常诊断管理平台‖。详细描述了平台概况、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等内容,并通过真实环境下实际数据测试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聚采井生产故障动态智能诊断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当前诊断注聚驱生产井故障所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延展性研究和分析,该方法也可用于处理油田其他类型生产井,并可以为其他工业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液固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领域。由于液固系统本身具有非线性、结构不均匀性和流域多态性,这些性质使得流化床内液固两相流动特性较为复杂。因而深入研究液固两相流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传统的颗粒动理学理论是在气体分子动力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描述颗粒介质流动及相互作用的工具。该理论假设颗粒为光滑颗粒,忽略颗粒表面粗糙引起的颗粒转动对颗粒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交换及耗散的影响。对于表面粗
油田由于长期的开采,在储层深部形成很多大尺度的优势通道,造成低效无效循环严重,油井产油量下降、含水上升过快,深度调剖技术是改善注入液波及体积,控制低效无效循环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但针对部分油藏地层温度高(60-90℃)、矿化度高(5-15×104mg/L)以及碱性环境等情况,目前的凝胶调剖体系存在交联反应减弱、调剖剂性能低等问题,影响调剖效果。本论文旨在研究功能和智能化超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类
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采,已成为各国油气田增产的主体,而支撑这些特殊油气层开采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水力压裂技术。其中,在国内外油田得到广泛应用的不动管柱多级压裂技术一般采用逐级缩径投球滑套,使得压裂级数和排量受到限制,难于满足多级、大排量压裂井的需求。为此,本文通过逐级全通径滑套工具的研发,以及相关配套工具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形成一种全新的全通径不动管柱多级压裂技术,实现压裂级数和排量的提升。提出了“周
压敏效应和基质裂缝间窜流规律研究是致密油藏压裂开发的基本问题,直接关系到数值模拟精度,影响开发方案的制定。针对目前商业化数值模拟软件普遍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压敏模型形式简单、预测结果可信度低的问题,本论文通过开展济阳坳陷砂砾岩、浊积岩和滩坝砂致密储层基质压敏实验,明确了不同沉积类型致密储层基质压敏规律,建立了考虑杨氏模量和渗透率初值的基质压敏经验模型;为了拓展压敏模型的普适性,结合泊肃叶定律、Her
压裂技术是保障油气田高产稳产的主要措施。压裂作业完成后产生大量的压裂返排液,它产量大、组成复杂、黏度大、化学耗氧量(COD)高、聚合物含量高和乳化程度高,单独使用常规处理工艺很难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化学氧化处理法具有不改变现有工艺流程,操作弹性高等优点被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大多数氧化处理药剂二次污染大、存储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制约着化学氧化法的应用。高铁酸钾(K2FeO4)因其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较大的
从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百家争鸣到去芜存菁的变迁。十年来,我国财富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监管政策日趋完善,客户资产配置日趋多元化,财富管理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砥砺前行"。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或将很难在短期内"消失殆尽",所幸,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中有进",正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并将大概率在"十四五"期间保持6%左右的增长。与此同时,依
期刊
在实际系统中,所关注对象的状态往往不可直接获得,只能利用测量信号来对其进行估计。然而,待估计的对象有时过于复杂且庞大,集中式估计方法容错性差,且很难覆盖大范围区域,因此往往无法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目前,得益于自适应性、大规模性以及可靠性,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估计方法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间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传输,然而传感器通常能量有限并且通信网络带宽有限,给节点间的通信
在郯庐断裂带走滑机制背景下方正断陷经历了走滑伸展、走滑张扭、走滑压扭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地震资料多解性强、成盆演化过程不明确、原型盆地难以识别、成盆演化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不清楚,针对存在问题本次研究以“定性+定量”的技术方法为手段,定性研究表现在深入分析郯庐断裂带的走滑成盆机制、建立方正断陷构造解析模式、明确成盆演化期次及成盆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定量研究表现在对主控断裂活动速率分析明确主控断裂活动特
本文使用储层矿物成分分析、CT扫描、铸体薄片分析、金像显微分析、常规压汞法、恒速压汞法等多种实验方法对岩石成分和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对储层润湿性反转进行实验研究,包括润湿性评价实验、化学剂高温高盐稳定性实验、薄片方解石测试润湿反转能力实验、天然岩心渗吸驱替实验等。在此基础上对化学驱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应用,对储层岩心进行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实验以及应力敏感性实验。论文采用室内实验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