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意识形态是国家的主流政治意识和主导政治意识。国家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观念上的反映。从理论上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也有中性、褒义和贬义之分;但是,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地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因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最终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有着本质的差别。国家意识形态在论证执政的合法性、教化人民、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国家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和政治社会化过程密不可分。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国家意识形态内化为公民的政治人格,从而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整合力量。
公民政治意识是公民对于自身利益的一种自觉,是具有公民意识的公民以自己的利益为基础,历史地形成的对国家政治系统及其运行产生的一种主观反应。公民政治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公民意识这个基本条件,同时它深深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环境、文化传统和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意识,它们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或背离之处;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二者可以达到某种媾合或契合,可以形成一种交集空间。国家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最大化,决定于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之间交集的最大化;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公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交集的最大化。一切剥削阶级的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或社会民众的利益从根本上是对立的;因此,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态从根本上也是对立和背离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实现程度和公民政治意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此,广大人民的政治意识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或者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最大化的交集。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政治社会化的推进,政治参与实践的拓展和深化,公民政治意识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契合程度会不断增加,两者的交集会达到现实的最大化。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开始了新的社会转型,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公民政治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或嬗变。大致说来,社会转型期,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存在两种基本的倾向或趋势。一方面,转型前公民政治意识的偏差会得到一定的校正;另一方面,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造成了国家政治权威的减弱,国家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认同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当下境遇,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调适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具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新时代的国家意识形态,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非常重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