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作为古代的“五谷”、“九谷”之一,曾经是我国古代人民重要的食品之一,也是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衣着用料,并且用来充当各地方向中央王朝纳税的主要物品之一。而在苗族文化中,有着长期使用各种野生纤维的传统,自从麻进入苗族的生活中以后,逐渐成为苗族的主要衣着原料,发展出复杂的加工技术和工艺,同时,被作为表达各种社会关系的中介物。火麻在苗族生活中的普遍和广泛使用,使得它在苗族文化中承担的象征意义,在多重因素的复合作用和影响下,也随着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互动,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变化性。一方面,火麻作为一种外来作物,通过苗族刀耕火种传统知识的加工改造,充当了苗族与自然境界进行能量交换的中介物,另一方面,用火麻织制的麻布及服饰,往往被选择作为礼物,被不同个体和宗族成员在一些特定场合下相互赠送,同时也充当商品,从市场换取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是个体与社会境界进行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连接和转换的媒介物。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火麻在苗族文化中被划分为与茅草、竹子等一类的作物,承担了苗族观念中现实空间和灵魂空间的区隔,通过对火麻和火麻制品的仪式性使用,苗族文化实现了生死两界的连接和转换。本文立足人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这些多重象征意义的来源和相互关系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把对单一物品在单一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放置在更宽广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的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