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实与轻逸 ——论王小妮的诗歌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王小妮(1955-)的创作成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口语化、日常性为主要特征,质朴、纯净,兼具沉实与轻逸之美。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王小妮更像是社会浪潮的旁观者。她的诗歌相对封闭,与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于边缘中展现着语言的力度。这种力度源于王小妮以平实的文字构建日常生活,对传统意象进行反叛与重塑。本文旨在联系时代语境、诗人创作历程,分析王小妮诗歌的主要特征,挖掘其形成的环境因素与深层动因。通过比较阅读、文本细读,结合具体诗歌文本及其诗论,体悟诗人的内心世界,整理、归纳其诗歌独具的诗学意义与美学价值。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王小妮的基本信息与学界对王小妮诗作的研究状况,提出选题理由。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分三章。第一章介绍王小妮诗歌创作历程,梳理王小妮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之关系。第二章结合具体作品,指明王小妮诗歌所具有的沉实之美,分析这类诗歌产生的原因,通过这一特征探求王小妮如何在写作中塑造和使用意象,如何表达对社会事件、时代思潮态度与认知。第三章分析王小妮诗歌中的轻逸之美,通过具体诗文观察当代知识分子如何认识、处理文学与生活之关系。第三部分为结语,总结王小妮诗歌的沉实与轻逸的特质,肯定其诗的文学史地位和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商承祚,字锡永,号契斋,广东番禺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卒于1991年,享年90岁。在继承良好家学的基础上,1921年拜罗振玉为师,因为《殷墟文字类编》这一部著作而年少成名,其在古文字学、收藏鉴定和考古学等领域均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他的甲骨文和金文书法皆有所成,至衰年独创秦隶,人们称为“商体”,对当代岭南书法的发展乃至于全国都有较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商承祚的著述、相关的文集和他的书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人民警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惩治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安工作是一项风险性与艰苦性并存的职业,人民警察将会比其他职业人员承受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工作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生理负担都会消磨警察的工作热情,使警察职业幸福感不断下滑,这些都将间接的影响社会安定稳定。
任何的思想理论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已有的理论基础而凭空杜撰,列宁传统文化观也是如此。列宁传统文化观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文化学说、普列汉诺夫的传统文化理论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列宁传统文化观不仅打破了以往错误传统文化观的束缚,更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而且为苏联以及今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处理传统文化发展问题提供了方向。列宁对怎样处理继承和发展之间的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的修改,将立法权授予所有设区的市。如何保障设区的市能够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立法权并提高其立法活动质量,成为设区的市立法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立法程序,是保障设区的市立法权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其立法能力和立法活动质量的基础,同时还决定着地方立法的良善。因此,确保设区的市立法程序设计合理、步骤完整、运行良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与教育密切相关。研究学生对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故本文以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来解读当代好学生的标准。本文通过对小学在校教师和普通民众的访谈,了解了校内外人士对好学生的认知,还剖析了小学语文教科书和儿童电影中的学生形象,认识到教育领域的好学生的形象都是虚化的,浮于表面的,不是真实存在的,真正的好学生是觉醒的学生,是明智、理性、具有创造性的学生,这类学生是真
随着患方权利意识的增强,过度维权者屡见不鲜。为规避潜在的医疗纠纷,医方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知情同意书的签字等方面,而最为重要的救死扶伤的观念却越来越淡薄。为了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侵权责任法》确立了紧急救治制度。当前我国立法虽为构建紧急救治制度提供了制度基础和请求权依据,但仍存在一些缺憾,紧急救治制度在实践中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拟对侵权法上紧急救治制度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分为五章,论文
二战后,美国作为世界上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在促进高等教育性别均等方面处于国际前列。本研究以入学率、性别平等指数、条件概率和差异系数作为测量指标,以二战后至今不同性别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不同族裔、不同类型高校及不同学科等四个方面对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变化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随着女生入学率的不断增加而逐渐缩小,在实现性别均等后,
教育公平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核心知识运动的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研究核心知识运动对美国基础教育公平产生的作用。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核心知识运动的创始人艾瑞克·唐纳德·赫希的生平与教育著述,以及详述了核心知识运动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与主要内容。第二章分别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三个方面来探讨与分析美国基础教
80后新兴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1980-)历时六年,完成其处女作小说《无声告白》。小说一经出版,便被纳入《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百家图书馆名单,同时被评为美国亚马逊2014年度最佳图书。该小说还荣获美国图书馆协会2015年阿莱克斯奖和亚太平洋美国小说奖等,并被数十家媒体资讯平台封为2014年度最佳图书。小说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揭示的当代美国文学复杂的主题:边缘化、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及个人身份等,
认知回避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认知因素。已有研究表明,认知回避是导致广泛性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诸多心理障碍的跨诊断因素之一。现有研究缺乏对青少年认知回避特点的系统性研究,对认知回避与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机制也关注不够。开展青少年认知回避及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不仅有助于系统性掌握青少年认知回避的发展特点,还可以揭示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认知路径和机制,为干预和改善青少年睡眠质量提供新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