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消费力明显不足,消费者信心下降。美国民间经济研究机构“美国经济评议会”2008年10月29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38.0,创下1967年开始汇编指数以来最低点,并且远远低于9月份的61.4点。目前在全球经济衰退尚未结束、经济复苏开始之际,世界各国已着手制定经济复苏后的长远发展战略,力争在全球经济复苏之后能够占据发展的“制高点”。1英国、美国和欧盟等已经或正在酝酿出台经济结构改革的政策,力争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发展和竞争中赢得先机。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国家还表示将通过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贸易赤字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出口总体竞争力进一步上升,并且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使中国在传统优势产品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竞争,在高端产品领域面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挑战,中国的出口形势日渐严峻。在各国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出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措施,导致贸易保护措施泛滥,且频繁发生,贸易摩擦增多,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新一轮贸易保护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综合化等特点,并且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回顾贸易保护理论可以看到,贸易保护的措施有两类:一是关税壁垒,二是非关税壁垒。由于随“乌拉圭回合”的谈判结束和WTO的成立,关税壁垒受到大幅削减,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措施,而尤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甚。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将不断涌现,国际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各国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一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2009年2月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在经济刺激方案中添加“购买美国货”的条款,同时,要求获得振兴款的公共工程只能使用美国生产的钢铁。此事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2009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共收到各类TBT和SPS通报1427个,较2008年同期增长6.3%,2009年全年,WTO成员发布了1400余件TBT通报,其中欧美日在通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发布的通报要求高,难度大,且对其他成员有重大影响力,其通报经常被其他成员采用。其中节能、环保、安全是通报的主要集中点2。2008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2007年为34.6%,2006年为31.4%,2005年为25.1%),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2007年为494.59亿美元,2006年为359.2亿美元,2005年为288.13亿美元)。对我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位的是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拉美国家,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行业排在前五位的是机电仪器、农食产品、纺织鞋帽、木材纸张、非金属和化矿金属3。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省份主要是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福建省,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9.96%、22.14%、9.95%、8.7%和5.99%。一方面是外围需求的减少导致我国出口的困境,另一方面越演越烈的贸易保护也给我国的出口雪上加霜。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制约,如何跨越成为我国外贸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2004年7月,国内首个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也已在深圳正式推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继反倾销之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正因为如此,各国学者都纷纷展开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工作。一方面积极探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另一方面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文献中,笔者注意到学者们大都提到,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鼓励国内企业采用技术改进或产品换代升级等方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外贸结构的战略举措。同时发达国家设置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要求的TBT,而我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要达到要求,就必须对产品的原材料采集、加工、制造、及产品的运输、包装等各环节严格控制,必须调整它原来的生产设备来达到出口市场的技术要求,因此TBT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激励和引导作用。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取得明显进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一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三是优势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抓住和用好本世纪前2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抉择。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全面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在国际贸易竞争激励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产品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限制,那么我国的企业选择了技术创新来应对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无促进作用,如果存在促进因素又产生了多大的促进作用?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我国企业进一步的自主创新以及成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和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以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博弈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做了一定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内外综合驱动力模型;通过欧盟CR法案、欧盟两指令等案例分析总结出技术壁垒是动态发展的,随着技术的提高,壁垒的门槛也在提高,如果企业不及时追踪了解,就只有像该专营蜂蜜的企业停滞不前,TBT在短期内会抑制我国的出口量,但长期看这也会使我国的企业优胜劣汰,促进科技的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企业博弈分析得出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国的市场大小或出口国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高低,对出口国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利用出口额、专利申请情况等数据实证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虽不是很明显,但是有促进作用,整体的促进率是0.17%;而进口国的市场大小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影响显著,影响系数为1.09%。鉴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联盟的积极作用;建立并完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国外TBT的有关情况;重视技术的创新,在全社会提倡和营造创新文化,形成很好的社会创新风气,为企业创新创造好的宏观环境。对于企业而言,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技术进步,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才会在市场中保持占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