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縢》一文出自《尚书·周书》,两千年来它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与争议。此文从史学来看,诸多史实疑窦丛生。从文学来看,一方面,它以叙事为主,迥异于《尚书》的六体记言体例;另一方面,因其故事的情节化、神异化以及人物塑造的形象化等叙事艺术的不自觉运用,使《金縢》文体也在现代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在引言部分,首先对《尚书》复出的几个版本进行了梳理,并简要介绍了《金縢》的研究状况。正文由上下篇组成,上篇是对《金縢》的制作时代、史实进行考辨并分析其体现的史学价值;下篇是对《金縢》文学的研究,论述其叙事艺术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金縢》的制作时代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有西周初周公作,周公殁后史官作,战国史官对原始档案的补叙,甚至有《金縢》为伪作等不同的说法,这些均可见于汉初以来众学者的各种著作。随着后世研究的深入及最近清华简的出现,使我们有机会向《金縢》的真相又跨越了一步。根据文字学、传世文献及新近出土的文献,本文认为,《金縢》文本的完成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策祝之文是西周初的档案文献,但个别字词又经过了史官的加工,其余部分则是史官根据周初的事实补叙而成,到春秋末战国初形成并流传开来。《金縢》反映了周初复杂的政治状况及周人的思想状况。对《金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周初历史的进一步了解。《金縢》记述了周初发生的诸多大事件,但所指为何事,诸如“我之弗辟”、“罪人斯得”、“东征”及“新逆”等,学者理解不一。本文认为,今古文家理解都有一定的史实基础,这可以在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的印证中得到证实。而出现不同的解读,这是因为《金縢》所记不清引起。数年间发生的大事件,《金縢》就用区区几十字进行了简要的概括,行文跳跃性很大且纪年模糊,这就避免不了后人对其所记事件产生诸多的解读。《金縢》文体不同于《尚书》以记言为主的体例,它围绕“金縢”,记载了数年间发生的大事件,通过系列事件塑造了周公至忠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史家以德、礼治国的理想。与《尚书》记言体例不同,它出现了叙事文学最关键的因素“情节”,也有了叙述者隐约的出现。这也正引起后世学者极大的争议。本文认为,《金縢》是在史家“实录”的原则下对历史的记录,所言故事通过其他文献都可以得到印证,但其情节化的安排,明显具有了史家的再创作的痕迹。其浪漫的思维方式和具有小说因素的表现手法,对后来《左传》《史记》等史传文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而其天人感应情节对后世文学则具有了文学母题意义。传统认为,《尚书》基本上是对帝王与诸侯谈话、誓词、命令等内容的忠实记录,而《春秋》则是“断烂朝报”,是对事件的简要记载。只有到了《左传》才有了情节、人物刻画等叙事艺术。如刘知几《史通》卷八《模拟》就说:“盖左氏为书,叙事为最。”但通过对《金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尚书》中的《金縢》就有着极为成熟的叙事艺术。《左传》之所以达到先秦叙事的巅峰,绝非一日之功,而《金縢》正是史传文学从发轫期走向成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