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电子制造业生产网络日渐成型,并对区域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对此,很多学者从全球生产网络及全球价值链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当前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较为薄弱。为加强定量研究,本文通过编制东亚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对东亚及中国电子制造业的空间组织格局及区域联系进行研究,并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了当前空间组织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各部分研究内容归纳如下: 1)全球电子制造业呈现梯度转移发展特征,目前东亚-东南亚组团不断崛起。 1980-2014年期间,全球电子制造业经历了由高级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的过程。1990年以来,全球电子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区域化特征逐渐明显,东亚-东南亚组团日益突出。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电子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发展较快,而日本的进口贸易地位更加凸显。此外,东亚地区内部贸易联系日趋紧密,且贸易互补性较强。 2)中国大陆对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中间投入依赖程度较强,台湾地区、韩国及日本为增加值净流入地。 在东亚电子制造业空间组织中,日本主要负责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同时对最终产品消费较多,中国承担了大量加工组装环节,韩国及台湾地区处于相对中间的位置,主要负责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等。从产业前后向联系来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对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电子制造业增加值的拉动作用明显;而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对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电子制造业推动作用较强。由此可见,我国电子制造业发展对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依赖性较强,中间大量投入都来源于这些地区。从最终的增加值分配格局来看,台湾地区、韩国及日本受益最大,是增加值贸易的净流入地;而中国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则是主要的增加值贸易净流出地。 3)我国电子制造业空间布局经历了分散→集聚→扩散的过程,当前已形成泛长三角及泛珠三角两大组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子制造业先后经历了奠基发展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结构性深化调整阶段。在省域空间布局方面,中国电子制造业经历了分散→集聚→扩散的过程。当前中国电子制造业空间组织中存在两大组团,以江苏为核心的泛长三角组团以及以广东为核心的泛珠三角组团。 4)当前产业空间组织模式下,处于核心地位的省份受益水平最大,而依赖性较强的省份受益程度较低。 根据增加值贸易核算结果,占据核心地位的省份从出口贸易中受益最大,代表省份为广东、江苏及上海,它们对外省出口依赖程度较低。而周边省份对核心省份依赖性较强,但受益水平相对较低。泛长三角地区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其中核心零部件主要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进口,组装完成后销往西方发达国家;而广东代表的泛珠三角组团主要生产消费性电子、办公设备及台式电脑,核心零部件同样从发达国家或地区购进,而周边省份为其提供一般性零部件,组装完成后转口香港,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广东地区电子产品出口带动力较强,影响范围主要为中国中部及南部省份,而长三角地区主要对东北及华北地区省份有较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