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1ug/kg右美托咪定(DEX),在骨科手术对丙泊酚、舒(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34例ASAI-II级的骨科手术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两组:A组,在麻醉诱导之前15min内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ug/kg(实验组);B组泵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麻醉方法:A、B两组患者入室后静脉注入8ml/kg的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于麻醉诱导之前15min,A组患者静脉恒速泵注DEX,剂量为1ug/kg,B组静脉泵注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泵注完成之后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2-0.03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舒芬太尼0.5u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供氧排氮后3min使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机械控制间歇正压通气,氧流量设定2L/min,吸呼比为1:2,维持呼气末CO2在35-40mmH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丙泊酚选用血浆药物浓度模型(0.5-2.0ug/ml)及瑞芬太尼选用效应室浓度模型(0.8-2.5ng/ml),至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丙泊酚注射液的输注,手术完成的前5min终止泵注盐酸瑞芬太尼。监测指标: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脑状态指数(CSI)、两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监测时点:患者入室后(T1),输注(DEX或盐水)5min后(T2),输注结束后(T3),插管前(T4),插管后3min(T5),开始切皮时刻(T6),术中最高值(T7),拔除气管导管时(T8),拔除气管导管后10min(T9)。结果: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值、麻醉开始至手术结束时间,这些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T3、T4、T5、T7、T8时点,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动脉压在T4、T5、T7、T8、T9时点,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I值在T2、T3时点,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msay评分在T2、T3时点,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插管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拔管后10min VAS评分A、B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前预注右美托咪啶(1ug/kg),可减少骨科手术患者术前疼痛和焦虑,有很好的镇静作用和镇痛作用,进而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右美托咪定具有的抗交感的作用,能够减少患者插管反应和拔管反应,增强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