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但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人民币国际化并没有取得太多实质性的进展。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意识到过渡依赖美元所带来的弊端,同时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在国际上获得了良好的公众预期和声誉,我国政府抓住这一时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尤为关键的一步就是从2009年开始实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并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不仅对宏观层面的我国政治、经济具有深远意义,也使我国企业和商业银行受益。从我国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它们带来了巨大商机,关系到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乃至国际化经营。本文以微观主体商业银行为对象,先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规模、操作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该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从冷转热的过程,且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商业银行办理该业务依赖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存在没有形成全球性结算网络、境内外机构联动性不足、产品种类少且缺乏创新、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全文重在介绍商业银行经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详细分析。作者构建了一个操作风险预警识别指标体系;综合业务开展时间短、数据匮乏等条件,认为现阶段收入法较适合各行使用,但更呼吁我国商业银行尽快将损失数据库的建立提上日程,利用更高效、精准的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商业银行应设置监督管理机构,对各类风险预警指标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风险控制上首先注重风险防范,尽量规避风险,合理利用外包和投保方式转移风险,开发多种类的业务产品、控制给单个客户的授信额度以分散风险,对那些发生频率高但损失很小、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利用预提的准备金对损失进行补偿,对那些无法投保的比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型风险,考虑设置意外损失基金应对损失;做好报告和反馈工作,保证管理效果。银行应积极吸收国际先进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经验,在改善操作风险管理上,可采取营造良好的风险文化氛围,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防控意识;完善制度规章,建立有效的风险组织结构;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合理利用管理工具;优化系统功能,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从业务执行上完善操作措施。文章也对如何进一步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商业银行必须完善支付结算系统的建立,大力发展清算渠道;加大对业务的宣传、深度挖掘境内外客户的需求、增强产品创新;加强内部上下级之间、境内外机构之间以及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联动;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业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