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三五规划”中,经济结构调整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且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支撑。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化改革的时候,强调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强调了“结构性”的供给侧结构化改革,还提出了大家熟悉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政府人士对供给侧结构化改革的核心定位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因此,本文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国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做了相关研究以及探究了二者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这对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金融结构和技术创新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和路径,搜集和整理了全国29个省市2005-2014共计十年的相应数据,建立起包含空间项的面板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分析了金融结构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逐步检验,最终搭建了一个包含金融结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的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计量模型的实证回归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的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并由此内生决定了与其相适应的最优产业结构处于不同产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特征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而不同的金融机构及其所代表的融资方式在对不同性质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适宜的金融结构才能够满足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有效提高企业R&D水平。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股票、债券和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制度,降低发行门槛的制度安排要求,实现发行、交易方式的多样化,提升证券市场的活跃度和运转效率,提高直接融资在全社会总融资中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