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交往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语言成为各国沟通的桥梁,对口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口译是两种标准语言之间的翻译,帮助国家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对外交流与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口译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的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凸显其重要性;当前中国从事口译的人员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对于口译的研究,与西方相比,也相对较少。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口译的需求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当前中国的口译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取得了进步,研究的内容也更加具体。各种口译考试制度日趋完善。当前中国对口译的研究不仅涉及对口译过程的研究,还增加对口译语言问题,译员角色,口译教学等诸多问题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口译理论也在逐步系统化,口译有望得到大力发展。口译主要分为同声传译和交替口译两大块。同声传译即同步传译,主要是用于各种大型的国际会议中,同声传译对译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听觉解意能力,译员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在边听边译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译出发言人的讲话,做到“一心二用”,可见其难度较大。译员在平时训练中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重点训练自己同时能够做多项事情的能力。交替传译是口译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交替传译考查译者的听力水平、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交替传译能力同样是译员综合水平的体现。一般交替传译,译员都是先听到一段源语,且可以同时做笔记,当演讲者停下的时候便清楚、自然、完整等译出演讲者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口译中的听力、记忆以及笔记都成了交替传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交替传译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口译,提高口译能力,也有助于口译教学的发展。无论是同声传译还是交替传译,目的都是为了准确传达发言人的信息,帮助其与听众的交流。交替传译一般是用于规模比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比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等,这些场合持续时间往往比较短。同声传译为了不占用会议时间,因而广泛用于大型国际会议。该实践报告就交替传译问题进行探索。报告通过对演讲口译实践活动的分析,重点研究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如何进行听辩、记忆输出以及对于其中涉及文化因素的处理。本文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口译任务介绍,译者详细介绍此次口译任务。二是译前准备:译者通过对演讲内容的了解,查询演讲者背景,准备专业术语,了解行业知识,制定口译评价体系,对口译任务进行充足的准备。三是口译过程分析:译者从听辩,记忆以及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对此次口译进行分析,将口译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分析总结:通过此次口译实践,译者收获颇丰,特别是在口译理论的理解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并通过自己的总结对口译学习者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对此次口译完整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总结口译过程中常使用的技巧以及常犯的错误,使译者对口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译者希望通过对此次口译实践的总结,深入地了解交替传译,提高自己的口译能力,同时也希望对其他口译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些经验以及学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