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使用单纯体外冲击波以及体外冲击波联合降钙素治疗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肩周炎,观察两种治疗方法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肩关节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等情况,并评估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治疗预后效果,以期望创建一种新的、能够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有显著疗效的方法,为临床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60例经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后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组之间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采取体外冲击波联合降钙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次、2次、4次后的治疗情况,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比较疼痛情况,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评定治疗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 Scor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1.治疗前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2.VAS评分结果:(1)经过4次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二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次后之间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3)二组患者治疗2次、4次后之间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4)二组患者治疗2次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治疗后2次、治疗后4次这两个时间点下观察患者VAS评分,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1)经过4次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患者的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2)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次后之间的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3)二组患者在治疗2次和治疗4次之间的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4)治疗前、治疗2次之间的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提示逐渐好转,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治疗1次、治疗2次后这两个时间点下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4次后治疗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患者生活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同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研究结果相似。5.疗效比较:治疗4次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显效率达到了60%,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达到76.67%结论:1.体外冲击波和体外冲击波联合降钙素两种方法均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2.体外冲击波联合降钙素治疗肩周炎疗效比单独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在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更有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对降低患者肩疼痛情况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