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乙肝肝纤维化的中医证候特点及用药规律,对比中成药及自拟方用药的相同及不同之处,探讨近10年乙肝肝纤维化从辨证、选方、用药等整体思路是否有所变化,以此来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中肝纤维化中医诊治及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主;手工检索宁夏医科大学图书馆等相关资料为辅。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及治疗的相关文献,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运用系统中的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系统,分别得出中医证候种类、频次,中成药和自拟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出现频次高低、高频药对、性味、归经等数据,并导出形成Excel表格。对文献中涉及的药物按照《中药学》等相关书籍对其进行主要功效分类并统计。最后,对比中成药和自拟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文涉及的证候种类为26种,频次共317次;包括正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瘀血阻络证、痰瘀互阻证、湿瘀阻络证、瘀热阻络证等。归属为7大类,分别为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脾肾两虚证。2.共录入以中成药为主方或基础方治疗的文献为232篇,包括:安络化纤丸、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涉及药物108种,累计频次2436次;频次前十的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冬虫夏草、三七、丹参、党参、桃仁、鳖甲、当归、黄芪、莪术、板蓝根。药物组合频次较高的为“党参、鳖甲”,“党参、当归”等18对,得到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新方3首。药物归经排名前四的为肝经、心经、脾经及肺经,药性以温性及寒性较多,五味中以苦味为首、甘味次之。药物功效主要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为主。3.录入以自拟方为主方的419篇,包括自拟抗纤软肝方、荣肝化瘀解毒丸、自拟土元溶纤散及排毒抗纤扶正汤等。涉及中药217种,总计频次4525次;频次前十的药物有丹参、黄芪、鳖甲、当归、柴胡、白术、甘草等中药,两者之间关系最紧密的药物有“丹参、黄芪”,“丹参、鳖甲”,“黄芪、鳖甲”等41对,得出新方16首。药物归经前四的为肝经、脾经、心经、胃经,四气、五味中频次最高的分别为寒性药及苦味药。涉及药物的功效主要为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理气药。4.中成药与自拟方用药对比:二者高频药物相同的是丹参、当归、鳖甲、黄芪、桃仁,中成药中还包括冬虫夏草、三七、党参、莪术、板蓝根,自拟方包含柴胡、白术、郁金、甘草、赤芍。归经、五味、四气分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1.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常见的中医证候为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脾肾两虚证。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主要病理因素为血瘀、湿热、气滞。2.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本课题研究得出:(1)在乙肝肝纤维化治疗中,中成药以冬虫夏草、三七、丹参、党参、桃仁、鳖甲等为主。自拟方中以丹参、黄芪、鳖甲、当归等药物频次最高。(2)二者用药大部分归于肝,并与肺、脾、心等脏腑具有密切联系。(3)临床中中成药与自拟方均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常用甘味药与寒性药、温性药相结合。(4)对比近10年乙肝肝纤维化中成药与自拟方得出,在临床上各医家运用补气及滋阴、活血化瘀药物比例逐渐增加,而清热药比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