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作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一直备受重视和关注,集约型城镇化的发展也不断被深入研究。随着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城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便是探讨其空间层级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本研究重构了集约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其主要内涵,基于熵值法科学客观地测度了长江经济带集约型城镇化的综合水平,并研究了其整体差异特征与变化趋势。其次,利用空间相关模型、趋势面分析模型以及网络结构模型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及时空演化过程,阐述了集约型城镇化的空间层级结构,并借助ArcGIS10.2软件进行空间联系分析。最后基于R预言空间面板数据分析包,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究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的形成机理,并对各级政府推进集约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政策建议。主要得到了以下实证结果:(1)集约型城镇化是以空间为核心,集社会、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多种要素共同协调发展的模式。长江经济带集约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省域综合水平呈现梯度化的发展态势;二是三大主要城市群是重要的增长极;三是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且整体上呈现出不断提升的趋势。(2)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集约型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总体表现出“上下游高-中游低”的空间趋势。通过三大增长极及多个中心城市,发挥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逐渐形成了“三极多点”的空间层级结构,且空间的非均衡状态和扩散效应越来越明显。(3)驱动力(创新驱动、金融支持),牵引力(政府导向、产业集群)和支撑力(经济基础、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集约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共同推动集约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且2010-2015年六大因素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2005-2010年,阶段性影响越来越强。(4)研究还提出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城镇发展质量,推进集约型城镇化建设;发挥空间辐射效应,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