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行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消费社会的建构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消费这一行为脱离了人们实际的日常,从一种经济行为演变为社会和文化行为。消费者越发重视深层的符号意义,出现了消费、欲望、审美等因素聚合的文化景观。与此同时,走在消费前沿的女性成为了消费行为异化的主体,而鲍德里亚关注到了这种变化。论文以鲍德里亚的理论为基础,穿插了马克思对消费社会乱象的研究,解读了女性消费异化问题。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为分析当代社会中的女性消费需求、媒介交往和符号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异化现象入手,把握消费社会形成、女性消费行为与审美文化之间的脉络。消费既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行为,更是串联起探寻人的价值,尤其是女性的价值、审美文化、社会意识与发展的重要纽带。论文从女性消费异化现象,符号经济政治学对女性消费的批判,以及女性在消费社会中由主体逐渐成为被消费的客体这三个方面,剖析女性消费在当代的符号意义。我们能看出女性热切地追求着消费符号,这种行为受到消费社会发展、性别平等思想以及大众媒介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女性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差异性,通过获取商品的符号意义赢得社会和其他个体对其价值与形象的认同。女性在追求自我价值、完善自身形象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体性意识,但仍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权社会文化下的消费观念与性别文化。她们在消费与审美文化的诱导下,将自己摆在“被观赏”这一客体位置上,失去了表达真实状态的能力。为了使女性逃离消费社会中的困境,唤醒她们的主体性意识,本文从培养女性独立自主的思维,发挥自我价值的健康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社会对女性单一的审美标准,纠正大众媒介对女性形象片面地展示等方面,寻求如何避免过度消费女性身体的解决途径,为女性主宰自己精神和身体寻求出路,展现真实、有内涵、有思想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