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病理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妇瘤外科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住院,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IB1-IIA2期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93例患者,其中开腹宫颈癌根治术87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106例,根据手术方式、术后常规病理结果,统计分析腹腔镜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果的差异。观察记录腹腔镜和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异同、病理科宫颈癌病理诊断技术流程,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HE染色切缘组织细胞形态。结果:1.腹腔镜及开腹两组间比较:a.一般情况:腹腔镜组共106例,开腹组共87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开腹组(47.08±8.99岁VS 50.38±10.65岁,p=0.021),腹腔镜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开腹组(17.56±6.28天VS 19.58±4.72天,p=0.014)。b.腹腔镜组术中清除淋巴结个数23.37±7.04枚,少于开腹组26.78±10.77枚(p=0.012)。c.术后补充放化疗:开腹组34例(34/87,39.1%),高于腹腔镜组23例(23/87,21.7%)(p=0.008),其中,病理结果提示高危因素开腹组24例(24/87,27.6%),腹腔镜组25例(25/106,23.6%),中危因素开腹组47例(47/87,54.0%),腹腔镜组49例(49/106,4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看出开腹组在危险因素上比例高于腹腔镜组这一趋势。2.亚组分析:a.IB1期:腹腔镜组平均住院时间16.42±4.65天,开腹组平均住院时间19.59±4.87天(p=0.008),腹腔镜组平均肿物最大径线大于开腹组(2.07±1.74cm、1.10±1.23cm,p=0.016),但在其手术时间、术中切除阴道长度、淋巴结数、危险因素及术后放化疗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IIA1期,两组手术术中清除淋巴结数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21.70±6.29枚VS26.67±10.96枚,p=0.02),但腹腔镜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手术时间、肿物最大径线、术中切除阴道长度、危险因素及术后放化疗率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a.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过程,开腹及腹腔镜行宫颈癌根治术在手术步骤,手术切除范围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为电外科器械的使用。b.在病理医生阅病理切片中对损伤切缘不予判读,只从能辨别细胞形态的部分作为切缘进行判读是否有肿瘤细胞浸润。在此研究中我们着重观察病理医生所忽略的损伤不能辨别的组织切缘,观察HE切片染色细胞形态的改变判断损伤程度。c.收集两组手术方式切除的主韧带或圆韧带切缘各10例,显微镜下观察:腹腔镜使用电外科器械切除组织切缘表现为热损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其深度范围约为3.5-7.2mm,平均值为5.46mm。而开腹使用冷刀切缘组织镜下虽无组织热损伤表现,但其血管钳钳夹部分可见细胞损伤,其损伤深度范围约2.0-4.6mm,平均值为3.7mm,开腹组使用电外科器械切除切缘组织热损伤深度最大2.6-5.2mm,平均值为3.88mm。在两种手术方式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中,开腹组患者术后放化疗率高于腹腔镜组,在亚组分析中IB1期腹腔镜组患者肿物直径大于开腹组,肿物直径大理应肿瘤细胞的浸润深度大于开腹组,从而导致术后放化疗比例增加,但两组患者间开腹组术后放化疗率高于腹腔镜组,可能存在腹腔镜组在使用电外科器械过程中凝固组织过多影响切缘组织实际判读结果,导致病理结果假阴性这一因素。结论:1.观察本组资料中得出,开腹组术后放化疗高于腹腔镜组,考虑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因为手术器械不同对于组织切缘存在影响从而影响病理结果的判断。2.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生存率低于开腹组,是否因为手术器械不同影响病理结果的判断导致术后补充治疗的进行,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