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分布,文化产业显然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以网络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动力。据国际经济发展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时,其恩格尔系数将下降到30%-40%,而此时则正是该国对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期。200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市场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井喷现象。为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出台,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提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此后,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政策,极大地鼓励和促进了我国文化业的发展。从文化产业产值增加额和GDP占比数据看,近年来我国文化传媒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达1.11万亿,占GDP比重为2.78%;2011年其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更是突破4万亿元,其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若按此增速估算,到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届时,文化产业将实现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地位的提升,直接带动了位于其核心层的文化传媒业的发展,并使其一度成为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竞相追随的焦点。在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IPO上市融资越来越成为众文化传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纵观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状况却不容乐观:全球资本市场受欧债危机影响,经济增长劲头不足,IPO市场停滞不前,尤其是美国市场上中概股信任危机愈演愈烈,极大地打击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信心和热情;国内资本市场除了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外,还由于新一轮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使国内IPO市场从2012年10月浙江世宝上市后便进入发行“空窗期”,致使A股“堰塞湖”现象严重。另外,2013年初刮起的拟上市企业财务审核风暴,更使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面临进退维谷的境地。基于此研究背景,IPO上市是否适合文化传媒企业?2013年是否是最佳的上市时机?面对众多的上市路径,选择何地上市?为实现顺利上市,文化传媒企业将如何选择合适的承销商?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化传媒企业IPO上市前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首先从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行业特征和境内外融资现状入手,分析得出目前我国文化传媒企业正面临资金需求量大且资金贫血严重的窘况。随后,进一步指出了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实现IPO上市融资是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的最好方式,进而解决了企业IPO上市融资的第一基本问题。接着,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和文化传媒产业政策的不断变更及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成本费用的发生这一角度,引发出文化传媒企业首发上市融资时策略选择的必要性这一研究主题。文章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1994-2012年境内外IPO上市的43家文化传媒企业为样本,从与企业上市休戚相关的上市地点、主承销商和上市时机三方面对企业IPO上市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那些处于迷茫中的文化传媒企业提供一个清晰的上市思路和指导。最后,文章根据上述研究逻辑主线对我国“传媒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的IPO融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达到“管窥一斑,可见全豹”的效果,并试图从中得出适合我国文化传媒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的策略性启示:第一、要善于进行资本运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在文化娱乐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论是时代华纳还是索尼、环球,无一不是通过各种资本运作,从横向上扩大生产规模、从纵向上完善产业链,从而做大做强;第二、敢于尝试创新,建立适合自己的融资模式。资金需求量大的文化传媒企业,在实现IPO上市之前,必须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这是保证企业能以正确的心态实现IPO上市的重要前提;第三、引入私募股权资本,圆上市梦。文化传媒企业高成长性和经营运作过程灵活的特点使其备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青睐,极大地抵消了其“轻资产”特征所带来的银行信贷困难缺陷,为企业上市融资做足资本支持;第四、注重策略组合,实现上市收益最大化。即传媒企业上市融资必须从上市地点的抉择、主承销商的确定及上市时机的选择等三方面作出最优策略组合,从而保证企业能以最低成本实现筹资额的最大化,为企业以后的生产运作提供足够的资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