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的文学家,在诗歌、戏剧、童话、小说、文艺评论等诸多领域都独有建树。然而由于他用惊世骇俗的言论、生活方式向维多利亚道德思想体系挑战,生活上的放荡不羁,在1895 年因同性恋纠纷,以有伤风化罪判刑两年,一度身败名裂,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价值直到去世之后五十年才广为文坛接受和承认。
本文综合地观照王尔德这位具有多面性的作家及其思想和创作,探索他的艺术道德观。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博取各家之说,形成了自己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并在一部分的文学作品中加以体现,因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以生活艺术化为原则,无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禁忌,追求美,引导美的潮流。王尔德不仅在自己的服饰、装饰、语言表达以及行为举止等生活的各方面把日常生活艺术化,成为纨绔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将纨绔主义艺术反映到了作品当中,塑造了丰富的花花公子形象。实际上,王尔德在纨绔子玩世不恭的面具下,他揭露并讥讽上流社会的虚伪与堕落。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在上流阶层的王尔德能够自由表达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反叛,并拒斥与虚伪之辈同流合污。此外,正如许多批评家所指出的,王尔德是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作家。一方面,他鄙视上流社会的虚伪与丑恶,另一方面,他又依赖上流社会的舞台来展示自己作为唯美主义者和纨绔子的种种思想和生活态度。一方面,他或多或少接受莫里斯的生活美化思想,希望从艺术方面谋求社会的改造,以优美的艺术品来促进和谐的道德及社会环境。通过艺术化的日常生活使人们养成对美的热爱,而这种美的气质一旦形成,人们就会自然择善而从,摒除粗俗的不和谐的东西,以其准确的判断力斥恶扬善,追求美好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也深受佩特的唯美观点的影响。佩特认为艺术与伦理思想格格不入,艺术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寻求美的享受,在于“给予你的片刻时间以最高的质量”。这种对于美的超功利性、主观性及享乐性的强调给予王尔德极大的影响及灵感。因此,王尔德并非一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在受佩特“艺术至上”思想影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同时,他也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了“为人生而艺术”的思想。在探求艺术真理的过程中,王尔德经历了彷徨甚至自我否定的艺术探索。他的美学思想与创作实践中也的确存在着矛盾性,然而并不能说因此而削弱了其艺术思想及作品的价值。通过对其美学探索历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为准确了解及和评价王尔德及当时的唯美主义。
在他的文学批评中,王尔德坚决反对艺术创作有任何的功利目的,主张艺术家应该有绝对自由来创造“纯美”。他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反对艺术的功利性,主张艺术不受道德的约束。“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艺术家没有伦理上的好恶。书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东西。它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在他的演讲及文学批评中,他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认为艺术与道德属于截然不同的范畴。然而他的美学主张和创作实践远非超道德的,生活在道德敏感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王尔德有着深刻的道德关怀。他本人的作品也并不都能体现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是入世的。例如在他的童话中,他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有着明显的道德寓意。美、爱、快乐及奉献都是反复出现的主题,体现了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通过亨利和霍华德这两个蕴含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的人物的交流与冲突以及他们对格雷的影响,表现了王尔德的道德关怀和剖析社会人生的严肃态度。在社会喜剧中,王尔德表达自己独特的道德思考。一方面他揭露并抨击了晚期维多利亚社会的虚伪道德,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主张宽容的思想。他反对中产阶级推崇的严苛的道德标准和虚伪的美德, 强调精神的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他认为当时上流社会的道德标准过于严酷,不可能在真实生活中实现,只会导致伪善。因而他呼唤更加宽容、符合人性的道德。因而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方面他希望建立美的乌托邦,使美独立于功利和道德说教,希望人们通过对至高无上的美的膜拜得到救赎。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作品中自始至终蕴含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关怀以及对当时维多利亚虚伪道德的揭露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