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下设有三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大多数重要的董事会决议结果都源于下设专门委员会的决策,因此,专门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起源于美国历史上的麦克森·罗宾斯财务舞弊案,随着更多的财务舞弊案被频频爆出,其设立目的也从转移管理层的外部审计师聘任权到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英两国对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探索经历了众多的波折,从最初的建议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到以立法形式强制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国内地和香港对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相对较晚,实际应用大多借鉴了英美等国家的发展经验,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近年来,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和财务舞弊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众多学者也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财务报告质量、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信息披露等方面。因此,在上市公司普遍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之下,研究其是否发挥了作用,并探究从何方面入手方能起到实质性改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司运作的最终目标是最大化其价值,在此过程中,需要诸多的投入和管理。资金就是推动实现最终价值目标的发展动力,但各公司资金的获取来源和难易程度是不同公的,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公司对外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和所展示出的历史业绩。因此,本文从影响公司最终价值目标的链条出发,以2008-2018年H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先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质量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检验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真实程度;再研究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以判断外界资金提供方是否会因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不同而给予差异化的融资条件;最后研究对市场价值的影响,以观察公司最终价值目标实现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说明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采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审计委员会的历史沿革和理论背景。主要以美、英两国为例,回顾并对比了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历史。然后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经典理论入手,详细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动机和作用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审计委员会相关文献综述,主要从独立性、专业性、委员会规模以及勤勉性四个特征展开,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并进行简要的评述。第四章为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研究。本章首先从分析公司管理层从事盈余管理活动的动机入手,提出了研究假设。然后以2008-2018年H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委员会质量高低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为审计委员会与企业融资研究。本章首先以简化的博弈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与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融资成本和融资约束的研究假设。然后在实证检验时,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约束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审计委员会对其的影响。最后通过改变变量的衡量方法,对本章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六章为审计委员会与市场价值研究。本章首先以OLS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审计委员会质量高低对以托宾Q衡量的公司市场价值大小的影响。其次利用事件研究法,考察审计委员会委员离职公告发布的前后特定时间窗口内市场的异常收益,探究委员的辞职行为是否能向外界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利用T检验以及OLS回归的方法考察了审计委员会质量对累计异常收益的影响。第七章为基本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主要对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同时也总结了本文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考的方向。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到了如下的结论:第一,从审计委员会综合指标的维度来看,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质量差异会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融资难易、市场价值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从具体的四个衡量指标来看,只得出了专业性、规模大小和履职勤勉性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却较少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对治理效果提升的显著证据。第二,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主要受到其“实质性”质量的提升的影响,而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善并不能带来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时,应注意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相较于仅从审计委员会结构和组成上进行改善,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放、增加委员会的财务知识和提升专业性水平、增强成员履行职责的勤勉度更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委员会的质量。第三,审计委员会履职面临着潜在的“尽职风险”,需要加强对于审计委员会委员履职的保护。审计委员会在履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提出的合理意见不被重视或直接受到忽视的情形,这更有可能发生在董事会被控股股东或管理层主要控制的公司。与管理层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可能会导致委员主动请辞以保护自身的声誉,而市场投资者普遍将委员的辞职视为“坏消息”。因此,在实际中应考虑如何使委员们的合理意见得到重视、提高对委员履职安全性的保护。本文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有别于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本文选择了在文献领域较为空白的H股公司。因为H股公司兼具中国内地公司运营与接受香港资本市场监督的双重特点,同时其在香港市场上影响力也逐渐增大至具有一定的规模,应当引起必要的关注。同时,对比本文的H股研究结果与以A股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结论,可以发现审计委员会在A股公司中的治理效果更为显著,而在H股公司的研究中,仅能得出部分的证据,这从侧面说明了处于不同发展程度市场的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果存在差异。在更成熟的市场中,公司治理的整体机制也更规范,审计委员会单独来看不能很好地产生影响,这也是本文研究H股公司的价值所在。第二,本文从四个方面来选取衡量审计委员会质量的指标,并分别从单个属性和整体属性的角度来考察审计委员会质量的高低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融资成本高低、融资难易程度以及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突破了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对财务报告质量、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而将视野拓宽至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公司在融资时是否因审计委员会质量不同而有差异,以及投资者如何看待审计委员会委员离职的事件,这种市场反应以及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否会因审计委员会的质量不同而不同。这是本文在研究主题上的创新之处。第三,本文的研究不局限于传统的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等方向,而是以公司的最终价值目标为导向,凸显了实现目标的链条上三个重要的节点——信息质量、发展资本,以及市场价值。该链条的逻辑为:公司为了实现最终价值目标,会向外界传递现实状况及过往业绩的信息,该信息是实现公司内外部之间交流和交换的重要媒介。外界在接受到信息之后,会对信息质量和所反映出的公司状况进行判断和推测,如果公司能通过信息向外界传递出积极正面的形象,则可能更容易获得发展的资本。公司获取到外界提供的资金之后,就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有利于公司实现提升市场价值的最终目标。因此,本文创新地从企业价值目标的方向出发,综合地研究了审计委员会对该链条上的三个重要节点的影响,为对审计委员会的研究方向拓展至提升公司价值上提供了思路。